桂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期说课稿昆明的雨
TUhjnbcbe - 2022/4/8 11:09:0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7号选手谷丽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昆明的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大块汇报我的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昆明的雨》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散文类型多样,要求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这篇文章取材广泛,景物、滋味、人情、氛围都能撷来入文,但又能紧扣作者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这根情感的线索,很好的体现了本单元要求学习的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能力目标:

1.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体会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3.以及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

3、教学重点:

把握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体会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与怀念。

(确立依据: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却很小,汪老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身边的凡人小事,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而我们学生欠缺的正是对我们身边生活的体察感悟能力。)

4、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感受本文平淡自然而有韵味的语言特色。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本文是本单元的的最后一课,散文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应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重在引领学生通过感受文章语言去感悟一种情怀。)

二、说学法与教法

1、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文中所写的雨、物、事,他们都非常的熟悉;但学生欠缺的正是对我们身边生活的体察感悟能力。这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老师重在引导其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由教读到真正自读的转变。

2、教法

三读课文法;

适时追问法;

对比阅读法。

3、学法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关键词句的方法去感知教材;

运用自主研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去突破本课重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波光潋滟三千顷,莽莽群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这样的昆明,四季如春。春城昆明下起雨来会是怎样的呢?在昆明生活了七年的异乡人汪曾祺,对昆明的雨有着怎样的情结?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去品读文字中的真情。

设计意图:1、导入语既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说课稿昆明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