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美的花,最美的词,都出自才女笔下
TUhjnbcbe - 2022/8/23 22:07: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2499724018842895&wfr=spider&for=pc

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作家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出自她笔下的佳作众多,为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名篇也不少。但也许你未注意到,李清照还是一位“写花”的高手。“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普通人眼里,那些看似平常的花,到了词人笔下,马上与众不同,大放异彩。下面几首写花词,更是花美词也美,堪称写花词的代表作了。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梅花

古代咏梅词不乏名篇,李清照的这首《玉楼春》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刻画出了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要及时赏梅的矛盾心态。善于抓住梅花特征描绘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全词以“红酥肯放琼苞碎”开篇,以“红酥”比拟梅花花瓣的宛如红色凝脂,以“琼苞”形容梅花花苞的美好,都是抓住了梅花特征的准确用语,而以“肯放琼苞碎”来代替“含苞欲放”一词,新颖脱俗,可谓巧妙。同样,“探著南枝开遍未”,是宛转说出梅花未全开放。“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仍写未放之花,主要体现在“酝藉”、“包藏”两个词上,而“几多香”、“无限意”,又将梅花盛开后所发的幽香、所呈的意态呈现出来,可见词人的灵心慧思,匠心独具。

梅花


  词的下片由咏梅转写赏梅之人。“道人”是作者的自称,“憔悴”和“闷”、“愁”,讲李清照的外貌与内心情状,“春窗”和“阑干”交代客观环境,表明她当时困顿窗下,愁闷煞人,连阑干都懒得去倚。这是一幅名门闺妇的春愁图。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写梅花的盛开,却由含苞直跳到将败,这也是为人称道的咏梅奇笔。另外,写赏梅却先说自己的憔悴和愁闷,这又是写赏梅的奇妙之笔。这首词作于词人晚年流落江南之后,作者的心情自然是不佳的,因此体现出来的情绪是比较低沉的。这里反常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虽然心境不佳,但梅花还是要赏的,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想要来饮酒赏梅的话便来罢,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此句隐含着莫错过大好时机且举杯遣怀的意味。

梅花

再看一首写桂花的词,这首词风格要明快一些。

鹧鸪天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意思是说:淡*色的桂花,并不鲜艳,但体态轻盈。于幽静之处,不惹人注意,只留给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红碧颜色。桂花色淡香浓,应属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当羞惭。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经地义。可憾屈原对桂花不太了解,太没有情意了。不然,他在《离骚》中赞美那么多花,为什么没有提到桂花呢?

桂花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而咏物诗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这里李清照一反传统,却收到了咏物形象,议论充满诗意的效果,堪称别开生面。首二句“暗淡轻*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可谓形神兼备,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暗淡二字,说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秾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虽色淡光暗,却秉性温雅柔和,像一位恬静的淑女,自有其独特的动人风韵。令人爱慕不已。她又情怀疏淡,远迹深山,惟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犹如一位隐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赢得了世人的敬佩。以下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表达了词人的观点:品格美、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何须二字,把仅以色美取胜的群花一笔荡开,而推出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这两句是上阕的议论内容。

桂花

下阕以议论为主,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在议论中表明词人的观点:梅花在暗淡轻*体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生出嫉妒之意。菊花也会掩面含羞,自愧不如。接下来继续议论,词人又从节令上着眼,称桂花为中秋时节的花中之冠。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独桂花不其列。所以词人很为桂花抱不平,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这位先贤,说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给遗漏了。

桂花

李清照的这首咏物词咏物而不滞于物。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说古人,通过议论,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情疏迹远,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味,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除此之外,李清照还有两首分别写梅花和桂花的佳作,《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和《摊破浣溪沙揉破*金万点轻》,艺术价值不在这两首之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读。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美的花,最美的词,都出自才女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