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死教书”的方法,冲破幼儿园这一狭小的天地,让孩子到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
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不经意间孩子们聊起了树,涵涵说:“为什么有的树有树叶,有的树没有呢?”辰辰说:“我发现一个秘密,有些树是一样的,但是,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一系列的疑惑和好奇跌宕在孩子们的心间和脑海中。因此,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围绕幼儿园的树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的活动。
实录
01
观察树的秘密,激发幼儿兴趣
生命如此神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棵棵小树苗变成一棵棵茁壮的参天大树。在孩子们眼里,小树就像自己一样,希望它快快长大、变得强壮起来。
诚诚说:我发现了树枝有红色的。
豪豪说:为什么没有树叶呢?
杰杰说:树的叶子还没长呢,很长时间才能长出来。
轩轩说:树皮上为什么有斑点,是不是生病了,没有营养了。
随着一系列的发现,孩子们产生了兴趣。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到班里聊起了刚刚发现的新鲜事物。
幼
儿
表
述
1、为什么树上没有树叶?
2、树皮上为什么有斑点,是不是生病了?
3、为什么树有的高有的矮?
4、有的树上树皮掉了,是不是树要浇水了?......
02
对接《指南》,预设活动可能
孩子在和这些树互动的过程中需要哪些准备经验?孩子在其中又可以获取哪些经验呢?根据大班儿童身心特点,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渗透式领域的相关目标,教师简单梳理了课程的关键经验,预设有价值的活动。
可以开展的后续活动内容如下:
1、了解并知道植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特点。
2、树的基本分布地区及叶、果的基本用途。
3、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03
实施与行动
社会活动《我和同伴一起来》
佳佳说:幼儿园里的树,我知道一种,其他都不知道。
涵涵说:我也是,我妈妈和我说有一种是桂花树,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尖的。
彤彤说:为什么有的树上没树叶?......
经过一番的讨论,孩子们的前期经验还是不足的,他们利用晚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集树的相关资料,第二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第二天,简单的分享过后,孩子们组成了几个小组分别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分组结果如下:
山楂树
小组
柿子树
小组
桂花树
小组
红枫树
小组
广玉兰树小组
9人
9人
9人
9人
8人
回家上网调查资料后,孩子们的经验变得丰富了。孩子们以小组的形式“认领”幼儿园里的植物,承担起照顾它们的责任,有了这份责任,孩子们开始和小树同呼吸、共思考。
科学活动《我“家”的这些树》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棵树,像对待朋友一样用惦念、关心的心态去观察、探索、照料树还给大树画像。
每个小组在前期的观察讨交流、表征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发现和问题。据观察交流发现,主要聚焦三个问题:
1、为什么还没有长树叶呢?
2、有的树为什么还没发芽呢?
3、为什么山楂树长得不高?
这时候,涵涵说:“我妈妈以前和我说过,小树要定期施肥,浇水,有了营养才会长高、发芽。”沫沫说:“冬天树叶都全部落了,天冷了,树叶都冻死了,春天变暖和小树才开始发芽,敏敏说:“冬天小树很冷,它不长叶子,它要休息,到了春天,小树醒了,开始长出新的叶子。”
第二天,再次来到户外时,正巧孩子们发现一位爷爷正在给我们小树施肥,于是孩子围观上来也给小树施了肥。
怎样能知道树的变化,更了解树的生长情况?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商量,每个小组都成立了一本树的观察档案,里面是孩子的观察树的小秘密,当他们发现秘密,就记录在这个本子上,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课程总结
本次课程的资源是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材料,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我们敏锐的捕捉到这个兴趣点,然后结合《指南》解读,分析这个资源可能对幼儿产生的预期价值点以及可能产生的活动,我们通过跟孩子的对话、交流、表征,了解孩子已有的基础、经验,对关于植物最高的兴趣点在哪里?接下来我们以材料、环境全方位的去支持他们,让孩子们充分的一次次体验,交流,观察,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我们老师退在后面,做观察者,陪伴孩子们共同探讨。
课程感悟
当孩子对生命的探究越加沉迷与深入,他们会与身边的一切“生命体”对话,因此他们会主动与身边的资源建立友谊,这是孩子们自己探索到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颗“智慧”的种子,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作者:李晓芳
投稿:育才启明幼儿园大班组
后期编辑:毕苒
审核:郭水静、刘婷婷、毕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