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文当老师
——由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想到的
武穴市实验小学沿江校区郭贵勤
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要求根据自己的观察做个植物观察记录卡,借助记录卡写一写这种植物,写的时候写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在教这篇作文时,我是安排在《荷花》这篇课文学完以后进行的。《荷花》是现代作家叶圣陶的名篇。整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自然段,但是写得条理清晰,第一自然段写了荷花的清香,第二、三自然段写了荷花的姿态,第四自然段写了自己的想象,第五自然段写自己回到了现实。
学完《荷花》以后我就想到了这个单元的作文。于是,我引导学生先观察再仿写。
我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了两种植物:一是武穴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的油菜花。二是校园里富有特色的桂树。为什么选择油菜花呢?因为我们武穴的农业特别有特色。我们武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油菜花是武穴重要的油料作物,是农民的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武穴的旅游宣传片之一就是《春到武穴看花海》,看的是油菜花海。
我让学生在习作指导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你所了解的性状。做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上习作指导课时,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小组内介绍得好的同学,在班内进行交流。
习作指导课,首先指导学生写好植物的形态。抓住植物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等。
有个叫朱逸辰的学生这样写:
“每年春天,油菜花都在我们武穴绽放,一下子开放了一大片,金*金*的花瓣透着阳光,像一片金色的海洋,又像几滴金色颜料不小心洒在了地上,无比美丽。由远处看,像一大片金子铺在大地上,犹如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如果把这一大片的油菜花比做成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很好奇,所以走近看看。首先闻到了花香,那花香没有桂花香味那么刺鼻,而是很淡的香味。一枝油菜花就那么点儿香,可许多油菜花加起来,给人一种很舒畅的感觉,颜色更加鲜艳了。”
这一自然段写作者由远到近地观察油菜花所看到的和闻到的,写了作者的视觉和嗅觉。
怎样把植物写活呢?不但要写它的静态,还要写它的动态。所以学生接着写:
“看看时间,该回家吃中饭了,我却还恋恋不舍。
吃饭的时候,我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片油菜花,心里想着:油菜花这样子要是一年四季都能保留那就好了。我连忙吃完饭,再次跑到油菜花田,谁知,看到的又是不同的景象。蝴蝶和蜜蜂在吸油菜花的花蜜,我都能感觉到它们现在的感受。它们吸完了一枝花的花蜜,飞快的跑到另一枝上面,仿佛在说:这花蜜也太香、太甜了吧!武穴真是个风水宝地,我们春天一定要多来几次!”
叶圣陶看荷花,爱荷华,爱到深处,自己变成了荷花,物我两忘,“人”“荷”合一。学生也模仿着这样写: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油菜花,穿着金色的裙子,站在那温暖的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摆动着美丽的裙子,在阳光中翩翩起舞。不光是我一朵,一大片的油菜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毛毛虫爬在我手上,告诉我世界的大小,鸟儿飞过来,告诉我飞行时的快乐……”
作者由眼前的景象,想象自己化身成油菜花在风中舞蹈,写出了油菜花的动态美。通过毛毛虫和鸟儿跟我的互动,描绘出油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仿写在作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地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个叫朱逸辰的学生这样写:
“春到武穴看花海……”一阵婉转悠扬的歌声传来,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原来是田间地头响起了《春到武穴看花海》的优美旋律。这是家乡油菜花节的宣传歌曲。我这才发觉我不是油菜花,我是在看油菜花呢。我连忙跑去问妈妈:“油菜花这么美丽,它有没有什么用处呢?”妈妈听后笑着说:“当然有了,它可以榨油,用它来炒菜十分的香呢!”“哦!”我又懂了一个小知识呢!
还有的学生写的是校园里的桂花树。这篇作文前后花了一个多月。因为桂树是常绿树。春季,它的老叶子会掉,会重新长出新的叶子。春末夏初的时候,它会结出果实,那果实像葡萄一样。学生们在观察的时候兴趣盎然,充满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的兴趣。
写植物的顺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植物的生长顺序,一种是按茎、叶、花、果(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的顺序写。这篇写桂树的作文,就从初春写到初夏,从树干写到树叶,再写到果实——桂子。
学生从这篇作文中总结写作技巧:我们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叙述,描述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重点突出,文章做到言之有物,有话可说,才能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共情力。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认为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阅读面相对较窄、不知道积累作文素材,因此在习作练习时往往无话可写。三年级应以课本为范例,多进行仿写,帮助他们逐步树立书面表达的自信。
从心理学角度看,模仿是学生心理上的需要,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在语文教学的讨程中,我们有必要把学生模仿的天性发展成为模仿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文,充分发挥仿写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仿写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两个方面。
当然,作文教学中的仿写与作家的创作不能等同。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最初的“依样画葫芦”。
可能有人会说:学生作文一味地模仿会不会导致所写的作文“千篇一律”,长此以往的“鹦鹉学舌”,会不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失去求异和创新的意识?其实,这最初的仿写训练,和学画画、练书法是同一道理。学习画画,得先从临摹、素描学起,在接受了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这些基本训练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够进行创作。练书法,先要临帖,从一笔一画开始模仿,而日模仿得愈像愈好,这是“千篇一律”,可若没有这样的“千篇一律””就谈不上以后的“自成一家”。任何事情,开头学的时候都难免千篇一律,为什么学生的写作训练就不行呢?
对学生来说,课文可以形象地告诉他们某一类题材的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这比任何解释都更直截了当。
当然,我们运用课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一点写作的技巧和语言,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因此,在利用课文作为范文指导学生仿写的时候,关键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也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
编辑:舒剑
审核:伍志峰
出品:武穴市教科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