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读书故事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TUhjnbcbe - 2022/6/2 20:46:00

点击蓝字·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涯。美无处不在,诗意无处不在,处处留心,人生的智慧和诗意俯拾皆是。

记得看《朗读者》时,认识了那位著名的翻译大家许渊冲老先生,这位几乎翻译了大半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的大儒曾说过: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喜欢的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

叶嘉莹先生亦说:读诗是生命的本能。是的,叶先生的这句话,犹让我心有戚戚焉。

儿时读冰心,犹记: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

青少年时读席慕容、三毛、琼瑶、张晓风等台湾作家的作品,经不住感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随当年蒋公一起漂洋过海了!轻轻叹息:真正的国学已不在大陆了么?

后来工作了,我依然读古典诗词,读现代诗歌、散文等纯文学;我也常常带着学生一起读古典诗词,读现代诗歌,读各类美文。和学生在一起与书为伴,携诗同行,人生单纯而美好!

回望最近的时光,年7月毕业的六(4)班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起始,在每个晨曦初露的清晨,或是骄阳当空的正午,亦或红霞满天的*昏,读书诵诗即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去年疫情特殊的时刻,我们相隔云端,他们用笔尖轻触心扉,真情自然流露,到他们毕业之日,68名同学,也是68位小诗人用诗歌同母校、老师、同学告别,别有一番滋味,令人回味!

年9月,新的一批孩子踏进实验二小一(1)班,不一样的稚嫩面孔,一样的是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还有准备用同样的精神食粮喂养他们的陈老师,我们快乐开启温暖的诗词之旅。

每个人,每件事都是一首诗。蓦然回首,欣喜发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一)“善感多思”到“阳光自信”的Z生

也许

也许有时候,

你了解一个人,

才会宽容以及疼爱她;

也许有时候,

你了解一个人,

才会了解他心灵的脆弱;

也许有时候,

你了解一个人,

才会明白她发脾气的原因;

也许有时候,

你了解一个人,

才会明白他为什么这么温柔待人;

也许有时候,

你了解一个人,

才会明白她成长时的含泪微笑;

什么叫了解才懂慈悲?

这是我们班第一位出诗集(五年级时家长和孩子挑选整理,自费所出)的Z同学的一首小诗,我相信这世上绝大多数的“善意”均来自于“了解和懂得”——因为了解,所以欣赏;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题记

一、案例背景:

Z同学一年级进班到四年级基本都是表现平平,但为人始终小心谨慎(我隐隐感觉有一种与之年龄不太相称的“懂事”),她其实还算乖巧可爱,亦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在一到三年级时,我们老师很少见到她的父母,每天来接她的,据她自己说,是她的姑妈。再有,就是同样也在我们学校上学的,她的亲姐姐,这位姐姐与Z同学的个性却是天壤之别——她姐姐为人跋扈嚣张,目中无人;每次来我们班找Z同学时,不论老师坐在后面备课,还是站在讲台上课,她都会毫无顾忌地大喊:“叫Z出来……”;一次,她姐姐又来找她,碰到我们班一位严厉的老师正在上课,她姐姐仍是那般傲慢无礼,上课的那位老师狠狠批评了Z同学,并警告她,再有下次,就不客气了。二年级时,Z同学的母亲和老师在校门口直接起冲突。多种原因,因而,Z同学在校并不太受老师们的待见。

二、案例分析

Z同学不受其他老师的待见,因而愈发低敛,默默不语。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家庭:首先她的父母在潜意识里应是没有“尊师重道”的概念的,这能从她的姐姐身上可窥一斑——她的姐姐一直在父母身边长大;其次她的父母都是经商,生意做得不是特别大但也不小,因而Z同学基本从出生到上学,一直是她的姑妈在带,父母之爱的缺失,大概这也是她“谨小慎微”的性格形成的原因所在;再则,她心地善良,不忍或是害怕伤害别人,每次却宁可自己委曲求全。

三、案例解决

作为班主任,我有责任留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故事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