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部中国水墨动画电影曾经震惊世界,获得第14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短片,
年,法国Annecy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评选出的“动画的世纪·部作品”,只有一部中国动画入选,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动画代表。
中国特有的水墨山水技法创作的动画片,全片无一对白,轻灵优雅、虚实相生、情景相融的中国式表达,至今是无人超越的典范。
《山水情》里,古琴声和风声中,上演了一出中国式的相遇、相知与相别,其诗一样的气质、幽远清淡的画面,堪称“会动的山水长卷”。
山水是缘分
山水是心境
山水亦是知音
老琴师在江边偶遇渔家少年,借渡下船后,却病倒在岸上,渔家少年将其接回自己的茅舍里歇息。其间,蒙其教授琴艺,技艺精进。离别之时,老琴师将古琴留给徒弟做纪念,孤帆而去。渔家少年也终于在离愁别绪之中抚琴相送,任泼墨山水在琴声中恣意展开,荡气回肠。
少年被琴者的琴声吸引,推门而入,只见琴者指尖拨动着琴弦,有如蜻蜓点水般轻盈,又如仙鹤掠翅般淡定。
琴者见少年对琴有悟性,便欣然教他抚琴。
在徐徐路经的山峦间,琴音平和。
在湍急的水流中,琴音剧烈。
从层峦叠嶂的山间转出后,琴音欢畅。
琴者病愈,向少年提出离去,少年伤心不已。琴者抚着少年的头,将自己的琴交与他。
少年思念离去的琴者,坐于山峰上弹起了琴者教他的《山水情》。少年思念的琴音,却荡在山谷间不绝于耳。
琴者站在山巅,远望天际。天空中,两只山鹰在琴者的注目下,各自分开。琴者知道自己也该放手让少年自己去飞翔了。
琴者与少年作别后,坐在扁舟上随江流渐行渐远,随着这段缘分一同消失在天地间。
山水,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极大地丰富中国的文化,也丰富了中国文人的生活。
孔子《论语·雍也》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古人将人的品格、气质、胸怀、志趣都同自然界的山水联系起来,将个人的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让山水人格化,以人格化的山水来自喻人的节操、格调、品位。在道家的理念中,对于自然山水,追求“无为”的“逍遥”状态,倡导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在畅游山水的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把自己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山水情》里,
山水是缘分。
少年与老琴师因水而相遇,因琴而相知,因远山的苍鹰而分别。山水之于我们,是有着比风景之外,一个更美妙的所在。
山水是心境。
为点拨少年琴艺,老琴师带少年在山水间穿行,惊涛拍岸是勇敢,轻舟过重山是平和,转角处的高山流水是惊喜。看过山水才学会形意相融,这不仅是少年成长的课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课题。
山水是知音。
老琴师与少年在茫茫山水间相识,继而发现少年天分,授他琴技。少年知琴者琴下的“峨峨兮若泰山”,琴者知少年心中的“洋洋兮若江河”。知音不在于年龄之别,亦不在于茅庐,只在乎心灵相识。
一曲《山水情》,懂得山水,懂得情。
水墨动画中,山水惊鸿掠影的美,古琴声悠悠化作清风明月,时而入怀,时而飘远。山水早已不是我们眼中的山水,而是我们心中的山水。
《山水情》表达了一种传承关系:通过教导弹琴,将老琴师自己的精神品质传给了渔家少年,最后离开他走向茫茫山野中,重重山峦、呼呼的风响,比喻和象征文士所要面对的处境,反衬了文士的品质。“志比天高”正是其本体,充满了隐喻性。充满了中国式的优美韵味。
古琴声和风声中,上演了一出至情的相遇、相知与相别。传达一种传承关系,其中的山水早已不是我们眼中的山水,而是我们心中的山水,它是缘分、是心境、也是知音,听懂了山水,便听懂得了情。
▼《山水情》▼近期热门古琴谱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琴谱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古琴曲丨《花好月圆》
古琴谱丨《关雎》
古琴谱丨《凉凉》
古琴曲丨《八月桂花香》
古琴谱丨《无羁》
古琴谱丨《穿越时空的思念》
古琴谱丨《幽兰操》
古琴谱丨《何须问》
古琴谱丨《卧龙吟》
古琴谱丨《文王操》
古琴谱丨《岐山操》
古琴谱丨《禹操》
古琴谱丨《华胥引》
古琴谱丨《山水情》
古琴谱丨《思亲操》
古琴谱丨《南风畅》
免责声明:曲谱内容均来自网络,小编仅做收集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推荐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