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桂花雨》一课如何抒情?是通过描写与事物有关的事来抒情,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摇桂花,抒发她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二自然段,把桂花和梅花、木兰花进行对比,突出我对桂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第七自然段,把家乡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进行对比,抒发对家乡桂花的喜爱之情。
第一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
(从“不开花”“开花”两个方面说明桂花的不起眼、平淡无奇,然后笔峰一转,写桂花香气迷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第二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个句子中“浸”是最关键的字眼,把无形的花香写得具体可感。它的香那么浓郁,无处不在,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
第三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句呼应了第四自然段的“浸”,如果前面那句写了香气的无处不在,那么这句中的“全年”则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持久。桂花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限制,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淡,比的是感情的深浅。家乡的桂花,凝结着亲情和回忆,已经成为母亲生命的一部分,是不可替代的。
句中“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这句话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往期推荐
《落花生》中容易被错过的几个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4课《珍珠鸟》
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花牛歌》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西江月.夜行*沙道中(辛弃疾)
部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的解读及课外推荐书目
五上第一课《白鹭》,你真的学会了吗?
丫丫原创--“双减”下的第一周,我们是怎么度过的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