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水乡的五月
TUhjnbcbe - 2021/11/29 22:06:00

对端午节有种特别的亲切感,因为小时候爱吃粽子(一餐可以吃五六个……),所以每到五月,总是充满期待,端午节在记忆中的通感就是青叶白糯飘飘的香咸滋味。后来在羊城住了好些年,吃了龙船饼,赏过龙船景,脑海中关于端午节的意象又多了浅浅河涌、瘦瘦龙船、洒洒汗水、深深笑意。

糯米、花肉、香菇、花生、菜脯、虾米、五香粉,最好的粽子,是家乡的味道。

小时候没见过扒龙船,第一次是在粤东的一个小村子。天晴朗得不行,太阳*辣辣的,只有溪边透来一丝丝凉风暂时解暑。人们纷纷抬着条凳到溪畔,那里有棵很大的榕树,荫出一大片观龙船的好地方。很快树下便聚满了男女老少。鼓声一响,数条龙船剑射而出,青壮豁尽全力,水花四射,挥汗如雨。在岸边随着龙船奔跑,视野推之所及,清溪、蓝天、浅草、软云,彩船,一幅绵延的南国水乡的长卷缓缓展开。整齐划一的龙船鼓,此起彼伏的喝彩声,欢腾的大笑和窃窃的闲语,一呼一吸之间仿佛有一股夏绿的绵长,蒸腾的畅快。

到后来,感受了广州人的龙船景,那是一种更加丰富的水乡风情。龙船在错杂的河涌中穿梭,鞭炮震天,“老表”们带来了“龙船帖”,本乡人请吃“龙船饭”。祠堂内欢聚,菜肴是地道的广府味。祠堂外,孩童嬉游,地面铺了红红的鞭炮纸。母亲们一刻不停地穿行于祠堂与临时厨房之间,传送着各式美味和来自本乡最朴实亲切的热情。

以下图片拍摄于年广州车陂村。

“四月初八,龙船透底挖”,起龙船,龙船赛,龙船景,人们早早就开始筹备,祠堂也变得热闹起来。

岭南祠堂,有种古朴美感。

梁姨说,他们村有9个姓氏,11艘龙船。

趁龙船景必吃——龙船饼。

饮一啖“龙船茶”,清凉解暑。

耆老喜聚。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为这百桌“龙船饭”掌勺的是顺德师傅。

厨房是临时搭造,出品却不逊色于酒楼。

女人们心思细腻,不辞辛劳。

龙船赛经典奖品——烧全猪。

扒龙船勾连着几代人,少年嬉游,青壮拼搏,老来赏景,是共同记忆与历史传承。

万众瞩目的一刻。

气温高,心情更火热。

小孩最开心,可以骑高高~

一位隐身绿叶摄影的兄台。

房顶看景的人们。

扒毕龙船,先来一碟脆烧猪,要有头、有身、有尾,完完美美。

唱着龙船歌敬酒。

听说扒龙船结束后常常会有雨,叫做“散景雨”,果不其然,前一刻还是蓝天白云,一转眼便下起瓢泼大雨。

背景音乐《船歌》(赵鹏版本,原唱齐豫)来自于一部香港电影《八两金》(),故事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广东水乡。“般儿摇过春水不说话,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离与聚随波逐流,默默上演又淡淡远去,唯一停留的,只是那轮明月。木棉花又开,骤雨又将一切洗刷得干干净净。

附挂几部同类型作品:《桂花巷》()《双镯》()《自梳》()

广东文化,最不可忽略的是“水”。五月,我在水乡,感受南国的氤氲绵长,明丽畅爽,还有浓浓的水乡人情。

作者系中山大学博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乡的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