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台湾曾有一段重口味的电影ldquo黑
TUhjnbcbe - 2021/11/18 15:25:00

Clyde王蛋清,转自“奇遇电影”

去年年底,我在艺穗影展上看了杨力州导演的纪录片《我们的那时此刻》(该片原本为金马奖50周年的“献礼片”,年在台湾公映),影片梳理了金马奖的历史,却不拘泥于金马奖——导演塞了不少私货进去,其中的一份私货,便是“台湾黑电影”。

黑电影是台湾戒严最后一段时期涌现出的特殊电影

影片中收录了几个“黑电影”的片段,让我大为惊异——台湾也曾经拍过这么Cult的影片!

当我们谈论Cult片史,或谈论台湾电影史,“台湾黑电影”都是被忽略的一页。

“台湾黑电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风靡一时,但现如今,这些电影普通影迷已经难得一见。台湾近年修复了不少“台湾新电影”的作品,而与之几乎同期的“台湾黑电影”,却一部也没有修复。

这是被遗忘的一页,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它们遗忘了。杨力州导演之外,另有一位纪录片导演侯季然,于年交出了《台湾黑电影》这样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台湾黑电影

TaiwanBlackMovies

导演:侯季然

到年,台湾仍处于戒严时期,却有一批“台湾黑电影”以社会写实之名,大胆描写犯罪、肉欲与复仇,瞬间攻占全台戏院,席卷惊人票房,引起黑白两道的侧目。这些电影在混沌未明的短短几年内密集浮现,又在新的时代来临前迅速消失,尽管它们曾经风风火火,如今却不被讨论,亦无人惋惜。

20多年后,这些堪称台湾影史上最暴烈血腥的影片,在学者与影评人长久的鄙弃和漠视下渐渐被遗忘。今天还记得黑电影的人里,有人说,那是商业逻辑的简单操作,用过即弃,没什么好深究的,也有人说,那是台湾电影工业衰败的起点,是“台湾新电影”黎明前夕最深沉的黑暗。

本片搜罗并分析目前仅存的黑电影,将这些惊人的画面与当时的*治社会事件对照,揭发两者间奇异的相似,印证现实中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消音的话语,皆化为一幕幕声嘶力竭的画面,从黑电影底片中显影。

Via台湾电影工具箱

侯季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台湾黑电影”之“父”,因为“台湾黑电影”这个名称,正是来自于他的同名纪录片。

在“台湾黑电影”的火红年代,它的名称其实是“社会写实片”——尽管这个类型的影片大多与“社会写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A:黑

“台湾黑电影”的黑,与黑户(身份)有关,与黑帮有关,与(社会)黑暗有关,但与黑色电影无关。

黑户。

被影史遗忘,是为黑户。

我们谈论台湾电影史,会谈论“健康写实片”、“爱情文艺片”(以琼瑶片为主)、“爱国宣传片”、“台湾新电影”,但几乎不会谈论“社会写实片”。

想谈论也难,那些影片,大多已经散佚。侯季然为拍摄《台湾黑电影》,遍寻官方仓库与民间收藏,也不过找到数部。

《台湾黑电影》算是为这批影片找回了身份,还重新命名了。

因为大部分影片我们是看不到的,所以,这个身份主要是档案里的身份而已。

如果不及时抢救这批影片,它们仍然会从档案中消失。

黑帮。

女性复仇是“台湾黑电影”的一大特色。

有复仇,就难免有帮派。

但与一般黑帮片中的社会关系盘根错节的帮派不同,“台湾黑电影”中的帮派一般是非常“单纯”的,只为反抗与复仇。

比如《上海社会档案》中李丽芳(陆小芬饰)的“帮派”,其实只是一个流氓小团伙。

黑暗。

“台湾黑电影”中的社会背景大多是模糊的,或者以台湾之外的地区(中国大陆、香港等)为背景。

因为,这些电影中的“社会”,都是黑暗的。

还因为,那个年代的台湾,是有“电检”(类似于“电影审查”)制度的。

“台湾黑电影”当年被称为“社会写实片”,但据朱延平回忆,真正与“社会写实”相关的影片,其实只有《错误的第一步》()和《凌晨六点的枪声》()两部。而这两部影片,均是由朱延平编剧的,这也是他迈入影坛的“第一步”。

《错误的第一步》()与《凌晨六点的枪声》()

这是少有的两部没有脱离台湾社会背景的“黑电影”,而它们在以“女性复仇”为主题的“黑电影”中,也是另类之作。

台湾黑电影档案①

《错误的第一步》

导演:蔡扬名

年,由马沙出演,蔡扬名执导,朱延平编剧的《错误的第一步》是公认的第一部社会写实类犯罪片。

男主角马沙原名刘金圳,青少年时期就是惯犯,人送绰号“扁头仔”,关于他的故事太多,都能单开一篇文章

该片根据当年轰动全台湾的一篇新闻纪实报导改编而来。原著来自吴祥辉的第二本畅销书。其处女作《拒绝联考的小子》,曾轰动一时。

故事中,身为红灯区妓女户的保镖,几度在同伙的要挟下涉案犯罪,最终被依法逮捕,判刑坐牢。但他却良知未泯,意图报效社会,并在新闻记者的引导下逐渐回忆起了自己当年的罪行和无奈的人生酸楚。

当时,台湾在努力地反共仇日。同时,在岛内经济开始好转的时候,*外民主*策的潮流掀起了更多的冲击。

年的美丽岛事件,年的二二八灭门血案等,让过去那种“老子说了算”的一言堂式控制被大众舆论所推翻。

美丽岛事件又称“高雄暴力事件反叛案”,当时,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外运动人士组织群众进行游行和演讲,诉求民主和自由,以终结*禁和戒严,这导致了二二八事件后台湾最大的警民冲突

社会写实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本身对社会问题的讲述和诉求,就带有一种封闭性。

这类片用暴力以及软色情元素装点自身,但其实,抛开所谓的事件,影片更多时候只是在展现犯罪故事。

《错误的第一步》为何能在当时造成那么大的反响?这不仅仅是因为所谓“真人真事改编”的噱头,更是因为它摈弃了传统国片的形式,使一种新的犯罪片得以诞生。

朱延平说,电影预告片中的脚镣就给所有人带去了一个大惊吓。因为人们当时连脚镣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从未见过脚镣,从未见过绿岛。

所以这部影片能掀起风浪是有理有据的。

以李小飞持长棍杀人为例。配合他慢动作的画面,呈现出一种非常超前的形式。这也导致影片差一点没法上演。

蔡扬名为此不得不去警备总部向一众将*解释。幸好其中一位海归将*说了一句“我觉得这个影片没问题”,《错误》才能够过审,从而开放了文化环境。

在年至年间,送审犯罪类型电影共有部之多。

这其中包括有《女性复仇》、《凌晨六点枪声》和《少女集中营》等著名影片。

《少女集中营》中正在接受集中营式训练的少女,她们的目标是混入反动组织,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而这一阶段社会写实电影的急速发展,也加速了70年代台湾旧时国片拍摄体质的消亡。这直接为年兴起的新电影时代提供了便利。

大家也都知道,新电影时代之后,杨德昌和侯孝贤成为了台湾电影的标签。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精致、清新且如海风般的飞舞青春的台湾电影了。

“台湾黑电影”中的另一部另类之作是《少女初夜权——上海社会档案》,该片在当年是非常震撼(陆小芬的裸露以及惊人的自残一刀)的一部作品,如今也成为知名度最高的“台湾黑电影”。

《少女初夜权》改编自大陆的电影文学剧本《在社会的档案里》

该片改编自大陆作家王靖的电影文学剧本《在社会档案里》(《电影创作》年第10期)。原著是“伤痕文学”的知名作品,但电影拍出来,与“伤痕文学”的关系已经不大,正因为影片加入了“黑电影”的元素——女性反抗、血腥、色情等,剧情也随之变得非常狗血。

台湾黑电影档案②

《少女初夜权——上海社会档案》

导演:王菊金

作为伤痕作品的代表作,影片的剧本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议。

毫无悬念,该片未能在内地拍成影片。

于是,年由台湾导演王菊金拍成的《上海社会档案》,由陆小芬主演,在对岸一炮而红。陆小芬也因片中的精彩演出和“胸口一刀”而爆红。

不得不说,王菊金真棒。

他表现超前同时意识大胆。在话题性十足的时代背景下,透过对女主陆小芬的人生回顾,影片成功探讨了那一段敏感时期的时代特色,展现了*治和人生的黑暗。

这本是一出少女苦难记,但在那样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却显得异常恐怖。

《上海社会档案》剧照

但是,在我看完原著《在社会的档案里》之后,我还是觉得它过誉了。

只不过,被过誉的不是王菊金的才华,而是这部影片的社会意义。

《上海社会档案》的原著小说,原本有很多*治企图。很多内容都直接影射了林彪。

所以,当永升电影的江日昇老板把剧本拿去给当时的新闻局长宋楚瑜看时,后者随即便决定拍摄。

很明显,官方同意拍这部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成为一部*治宣传手段,以暴露大陆的黑暗,同时证明国民*的反共抗俄是正确的选择。

这和我们大陆的主旋律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打着“拯救对岸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旗号的虚伪。

但它仍有别于大陆主旋律电影的伟光正。电影片商的敏感体质在《上海社会档案》中得到了体现。

片中陆小芬露出胸部,胸口被刺一刀,以及最后被老头子强暴的剧情,都使片商得以发展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写实性质的女性复仇电影。

《上海社会档案》中的陆小芬,人挡杀人,神挡杀神

影片完全没有呈现出文革的凶残(如果说有也只有校长被批斗的那一点点剧情而已),没有直接的*治表达,没有所谓的红色中国,更没有大陆的民不聊生。

这就让你不得不赞扬王菊金的厉害。他隐藏了*治,转而呈现女性身体。

整个片子从案件发生,到公安抓到女凶手,到*方横插一脚要求结案,再到公安以行凶原因不明不予结案。这之后为期两周的步步调查与抽丝剥茧,最终暴露出空*首长犯下的暴行。

可是这个结果有用吗?毕竟,在影片结尾,连公安人员都被带走调查了。

陆小芬因为这部处女作一炮而红,导致片商和戏院都点名要求有陆小芬参演的同类型影片。

于是乎,这种片子被大批量生产出来。陆小芬陆续拍摄了《痴情奇女子》、《黑玫瑰》、《失节》等一系列具有强烈社会写实风格的影片。

当中有一部由杨家云指导的《疯狂女煞星》,更是有着和欧美B级片或*金年代香港片类似的工厂式创作过程。

陆小芬在《疯狂女煞星》中的形象,仍然是复仇女神

当时,江日昇找到杨家云要求拍摄一部由陆小芬主演女性复仇电影。可他们还没有剧本,只有一个演员和上映日期。

于是,杨家云刚写完大纲就开始拍摄。

故事由一位平日作风大胆的刁蛮女明星展开。她因为搭便车而被看似斯文英俊的男子强暴的故事。女星坚持提出上诉,却反遭舆论的攻击奚落,痛不欲生。

负责报导的女记者婉清(陆小芬饰),虽独排众议、不顾一切的追查幕后真相,却在深夜遭到四名酒醉工人的轮奸,不仅身心受创,也因此与未婚夫解除了婚约。

从此,对社会公义与人性彻底绝望的婉清,布下天罗地网,以更残忍恐怖的虐杀施以反击。电影就此展开疯狂的复仇故事。

陆小芬的独立女记者形象和她复仇女神的光环,在现在的女权主义运动下,依旧具有强烈的先锋光芒。我突然发现,影片中数场大战里的陆小芬简直就是台湾的池玲子!连乌玛瑟曼都不及她。

陆小芬在拍了一系列社会写实的犯罪片后登顶后冠,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女星。围绕在她身边的也都是这一类犯罪片的角色。

直到年,她和王菊金的又一次合作,才使其脱离了女性复仇的戏码,开始向苦情女人转变。

不少“黑电影”中,“女性复仇”是让观众血脉偾张、痛快淋漓的环节,但《上海社会档案》中,“复仇”只以“堕落”和控诉的方式表现,并没有真正完成。再加上特殊的故事背景等因素,使得这部影片成了“黑电影”中的又一另类之作,也是台湾电影史上的“邪典”之作。

台湾八十年代拍摄的大陆题材作品,还可以参考《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作品,这些影片堪称台湾电影史的一道奇观。

B:Cult

暴力、血腥、色情、狗血、怪异,这些是Cult电影的标签,而这些标签套在“台湾黑电影”上,很多时候也毫无违和感。

上文提及的三部影片,《错误的第一步》、《凌晨六点的枪声》、《上海社会档案》其实都是不够Cult的“黑电影”。相对来看,《上海社会档案》的Cult味是最浓的,因为它有陆小芬这个“黑电影”的最重要的标志。

“台湾黑电影”的Cult,我只在片鳞只甲中看到,期待有一天能够Cult个尽兴。

“女性复仇片”是“台湾黑电影”中最主要的亚类型片,也是被议论最多的部分,但严格来说,“台湾黑电影”是有三个序列的——即“女性复仇片”、“犯罪片”和“*片”。

《上海社会档案》属于“女性复仇片”,而《错误的第一步》、《凌晨六点的枪声》都属于“犯罪片”。至于“*片”系列,我无缘接触,只能存缺了。

同时期香港也有*片风潮,不知道“台湾黑电影”中的“*片”,是否也与之相关。

Cult是亚文化,也是意识形态。

女性复仇,是反抗,是焦虑,更是宣泄。

犯罪,是意淫,也是隐喻。

*,是自我麻醉,也是沉沦。

在叙事上,“台湾黑电影”并不“社会写实”,但在意识形态上,它是“社会写实”的,是台湾“解严”前的社会压抑的一面镜子。

C:造型及其他

在“台湾黑电影”风靡的几年里,女星是卖座的灵药,因为暴力戏、软色情戏多来自她们。

当年,陆小芬与陆仪凤、陆一婵、杨惠姗并称“三陆一杨”,她们堪称当年的“四大女煞星”。

“四大女煞星”中,陆仪凤、陆一婵在“台湾黑电影”退潮之后,便已黯然失色。

而陆小芬和杨惠姗却先后登堂入室,包揽了年到年三届金马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看海的日子》(陆小芬,)

《小逃犯》(杨惠姗,)

《我这样过了一生》(杨惠姗,)

陆小芬还因为《桂花巷》()、《晚春情事》()蝉联33、34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此外,在许鞍华导演的《客途秋恨》()一片中,陆小芬的表现也非常抢眼。

陆小芬在《上海社会档案》

“台湾黑电影”是工业流水线制作,与同时期的崇尚自主创作的“台湾新电影”并无交集。但陆小芬和杨惠姗,是“台湾黑电影”向“台湾新电影”输送的两名重要演员,两者也因此算是有了交集。

杨惠姗在“黑电影”时期的作品,主要有《错误的第一步》、《凌晨六点的枪声》、《女性的复仇》等作品,前两部都是“犯罪片”,她出演的“女性复仇片”远不如陆小芬多,但她偏就主演了最具标志性的一部——《女性的复仇》。

《女性的复仇》()

陆小芬是当之无愧的“台湾黑电影”的首席“女煞星”,主演了《疯狂女煞星》()、《上海社会档案》()、《痴情奇女子》()等“女性复仇片”的抗鼎之作。

年,杨惠姗在事业巅峰毅然引退,与夫君张毅导演投身现代琉璃艺术,创立琉璃工房,自得其乐之余,更成为业界翘楚。

陆小芬在90年代开始便减少演出,赴美研修,醉心佛法,近年更转型为芳香治疗师。

在“台湾黑电影”中,她们是复仇者,在现实中,她们成为各自的“人生赢家”。

“台湾黑电影”的出现,绝非无源之水。

Cult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兴起于70年代中期,一般认为年的《洛基恐怖秀》是开山之作。在《洛基恐怖秀》之前,“邪典”早已存在,只是未成气候而已。近年,英国的影碟发行商“箭影”,修复发行了不少各个历史时期的“邪典”的蓝光影碟。

发轫于50年代末的“日本电影新浪潮”,在其绵延的十余年间,出现了不少“邪典”,比如大岛渚、今村昌平、铃木清顺等导演的一些作品。而日本的“粉红电影”,也盛行于这个时期。

英国著名的独立电影、艺术电影、Cult片品牌“箭影”出版的铃木清顺“大正三部曲”修复版蓝光套装

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桂治洪、牟敦沛、孙仲、张彻等导演,也给邵氏拍摄不少Cult片,这些影片近年在欧美颇受欢迎,发行了不少蓝光影碟。而邵氏明星中,如陈鸿烈、陈星、戚冠*、王侠等人,都参与过“台湾黑电影”的演出。

以上“三股势力”,大概就是“台湾黑电影”的“水源”。

《台湾黑电影》中提及的电影片段,画质大致如上,很差

侯季然在拍摄《台湾黑电影》的过程中,从官方与民间“出土”了以下9部“黑电影”中的8部(胶片)。

这8部影片的胶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女王蜂》损坏到没有洗印厂愿意过带的程度。我们在《台湾黑电影》中看到的《女王蜂》的片段,是导演在一场庙会庆典放映中翻拍的。

《黑市夫人》是侯季然念念不忘的一部“黑电影”,但至今没有找到拷贝。

《黑市夫人》出过VCD

据统计,年到年短短五年间,台湾出品的“台湾黑电影”多达部(按送审数量计算),而侯季然找到并取得授权使用的竟然只有区区8部。

虽然只有8部,但都是“台湾黑电影”中比较重要的作品,如果能够修复的话,也足以举办一场“台湾黑电影”的“影展”了。

当然,我希望有更多的“台湾黑电影”能够出土。

我也相信,这些“台湾黑电影”绝对是“Cult电影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台湾黑电影”修复备忘录

《错误的第一步》()

《凌晨六点的枪声》()

《女性的复仇》()

《疯狂女煞星》()

《女王蜂》()

《上海社会档案》()

《痴情奇女子》()

《黑市夫人》()

《少女集中营》()

视频推介

老片翻拍,这是什么神操作?昨天上映的《追捕》和票房已过2亿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不是新瓶装旧酒,炒炒更红火。为你全面拆解翻拍套路,提名最值得被翻拍成经典2.0的5部老电影。

推荐

“幕味儿”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台湾曾有一段重口味的电影ldquo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