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一、比样子,比香味
比较,这种写法的确实用,在平常的写作中用得上。
第一自然段写桂花的样子,作者把它与梅花比。
第二自然段中,写桂花的香味,把摇下来完整的与谢落在泥土里的相比较。这是有生活体验的,想想也能理解,桂花被打落在地,香味当然会被风雨冲淡啦。
这两个自然段中,桂花的样子与香味也形成了比较,样子越是“笨笨拙拙”的,香味越是“迷人”。
二、比动词
第三自然段中,用了“铺、抱、摇、洗、撮、点”等动词;第四自然段中,用了“拣、铺、晒、收、和、泡、做”等动词。
“在运用动词方面,作者太厉害了!同学们,我们可以跟她PKPK,看看能不能把其中的几个动词换一换?”
把学生提出的动词与文中这些不同的动词做比较,赏析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精当。我们以后写作时,也要像她这样努力地用上不同样的动词。
三、比话语
第三自然段中——
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是孩子时代的“我”稚气的话语,也是充满儿童灵气的话语。孩子说话,往往脱口而出,表达出当时最直接的感觉。
第五自然段中——
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作者成年以后,她的母亲当然变成了老人。老人经常回忆过去,老人往往难以割舍旧情。她真的是认为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更香吗?那味儿,其实是思乡之情。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句话与作者母亲的话似乎没有关系,但其中的情感是相通的。
比一比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的话语,“我”的话,老人或许曾经也说过;老人的话,孩童怎么也不可能讲出口,因为没有岁月的积淀。
四、比诗句
文中作者的父亲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过去的读书人往往张口就能作诗,时至今日,“诗”却成了“冷门”。我不愿意让孩子错过传统文化的学习。
恰巧,我三年前也写过两首桂花诗——
惜桂花
八月桂花香正浓,
过得几日尽随风。
最佳状态须珍视,
莫等后来难觅踪。
赏桂
小院桂花香气浓,
芳华不与四时同。
远观细嗅心难舍,
马上采摘藏枕中。
不是要跟前人“斗诗”,而是用距离近一点的诗来启迪学生。“诗”,并非遥不可及;学诗,关键在于体会其中的韵味。
读读这三首诗,说一说最直接的想法,可以进行批评。当然,四年级的孩子没有作诗的基础知识,可能说不出什么道道来。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学“诗”的意识。
五、比文
琦君写了这么一篇《桂花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我女儿曾写过一篇《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可以用来比较学习。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周围看不见桂花,那花香却荡漾在空气中,温柔地抚摸着人们的嗅觉。
“桂花十里飘香”,这句话既夸张又符合实际。每每离桂花还有老远的时候,总能闻到那不亚于绿豆的清新感觉。走近了,再近些,轻轻托起那金*的簇拥成一团的小花,忍不住将鼻子凑上去。深吸一口气,一种柔和的甜丝丝的气息氤氲在胸膛,让你舍不得将其呼出。桂花香,闻不厌。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我对美多了一份向往。端详着这一树桂花:有的花儿还是花骨朵,跟芝麻粒差不多大,饱满得好像要裂开;有的是半开状态,里头纤细的花蕊若隐若现,让人想拨开那金*的花瓣,见识一下花蕊的真面目;有的已经完全开放,像成熟的女郎,散发着青春之美,让人忍不住要摘下它。风儿吹过,簇拥成一团的桂花翩跹起舞。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我学会了一点“新花样”——酿制糖桂花。拿来玻璃瓶,轻轻拨动点点金*,花立马像蝴蝶一样飘落瓶底。很快,树上三分之一的花已填入瓶中。拧上瓶盖,我兴高采烈地跑回屋子。将桂花、绵白糖依次放入瓶中,一层花一层糖,看似枯燥,却让我不亦乐乎,期待着糖桂花的酿成。
入夜,雨点像轻轻的鼓声,击打着院中的雨棚,也击打着我的心。
第二天一早,我窜到桂树前,看着满地残金,一阵心疼。可惜了这美艳的花,昨天它还是那么喷香,那么活力四射。我默默地看着还披着雨珠的桂树,突然惊喜地发现,枝丫上有很多绿中带*的小点,它们彼此紧紧地挨着,牢牢地粘在树枝上。这是新的桂花!这是新的生命!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我对桂花有了新的认识:桂花啊桂花,你是那么的坚强。雨水将你的心血化为乌有,你却不愿低头,你多么勇敢啊!新的生命一定会承载着你的梦,将芳香的味道,将执着的信念传递给所有的人。
站在桂树前许久,我被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信念深深感染。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心头,也长出了一棵的挺拔的葱郁的树。树上开满了花,金子般的花;心口充满了一种香,一种柔和而又带着坚韧意味的香。
过了一段时间,糖桂花酿好了,晶莹的色泽让人垂涎,一股甜丝丝的气息钻出了瓶子。这个秋季,花香更浓,糖桂花又将这股浓香延续了很久,很久。
又是一年桂花飘香时,我的心早已被那甜美的花香填满,不能自拔……
我也写“桂花文”,不过是嵌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面的,内容不长——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靠近院门的桂树,却是另外一番模样。
远远看上去,这棵桂树就显得特别有光彩,似乎深秋的清冷根本没有对它造成什么影响。它挺直身子,每一片叶子都那么翠绿,每一片叶子都展示着最美好的姿态。
现在正是桂花绽放的时节。我们家的桂树上,这儿一簇,那儿一群,似乎满树都开满了桂花。桂花与众不同,它是细细的,小小的,像米粒一样;它是金色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夺目。站在树下,几乎看不见树枝,只看到一根根“花枝”。在这金秋时节,桂花把浑身的解数都使出来了,我凝视着这一树桂花,感受着它无与伦比的美,久久不忍离开。
桂花的香味如此之浓,浓得化不开。它飘过来,钻进鼻孔,一下子透入人们的心里。桂花香与其他花香不同,好似一种说不出的香水散发的味儿。人在桂树下,深深地嗅一口花香,简直沉醉其中:哇!太香了,如果能一辈子浸在这桂花香中,该有多好啊!
桂花盛开,整个院子里都是花香。这几天,闻着这诱人的花香,家里人都精神了许多,甚至过路的人都赞不绝口。我特别写了一首诗《赏桂》——
小院桂花香气浓,
芳华不与四时同。
远观细嗅心难舍,
马上采摘藏枕中。
这两天秋风不断,秋雨绵绵,不少桂花被打落下来,居然铺了一地,叫人怎能不心疼?等晴天,摘一些桂花,晒干了,泡成茶喝,该是怎样难忘的滋味!
这样的设计,大概算是“同主题拓展”。比较琦君、“师姐”、我的三篇文章,看看都有哪些不同之处,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学文之后,动笔写一写“桂花文”,用属于自己的文字来还“阅读的账”;写完后,依然可做比较,看看差距究竟在哪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