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25.html“桂花雨”里的乡思乡愁(这篇解读可能会让你希望重上一遍课文)师生一起遇见一篇好文,一定要珍惜,慢慢读,慢慢品,把视野拓宽一些,把思考深入一些,创造、享受一段有情趣有意蕴的教室课程生活。琦君的《桂花雨》,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继续领会借物抒情写法的同时,要走进文章的文化语境,从母语文化的角度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意,感受作者构思和表达的智慧。课堂主要学习活动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板块依次展开。板块一一个好题目,修辞有诗意1.板书课题,轻轻地读一读题目,说说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2.出示桂花树和摇桂花短视频,说说桂花雨指的是什么。3.出示课文中的片段,读一读,把自己想象成摇桂花的“我”,说说自己的体会——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4.桂花像雨一样飘落,被作者美称为“桂花雨”,这样自自然然的比喻说法,洋溢着诗意。你还见过或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雪()雨()风()花……板块二平凡一句话,细嚼滋味长1.通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以“桂花雨”为题写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2.听写句子(字词学习主要在预习时完成):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时节。3.读一读课文第一句话,说说自己注意到了这句话中的哪些信息。4.根据交流,聚焦与桂花、中秋节有关的古诗词句(具体诗词句见上一篇的解读)。(1)讲解桂花分为春桂、秋桂和月月桂,判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中的桂花可能属于哪种桂花,然后出示几句写秋桂的诗词句,简单讲解,师生一起诵读。(2)讨论中秋节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分享、诵读有关中秋节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词句。(3)分享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简单讲解词意,诵读这首词。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5.结合刚才的分享,再读第一句话,说一说这个简单的句子里藏着哪些信息。板块三迷人桂花香,思乡情绵绵1.通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最多写到的是桂花的什么方面?(香气)2.画出文中写到桂花香气的句子,边读边批注自己的思考和感悟。3.对比一下,这五处写的桂花香气有什么不同。分享看法,朗读体会。第一处: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第二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飘香,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第三处: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第四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第五处: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分享这一处时入情入境体会两个“浸”的不同意蕴。)(具体不同见解读)4.思考讨论:(1)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明明“香飘十里”,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是什么比不上院子里的桂花?)在交流中朗读体会母亲对院子里桂花的感情,对乡亲乡情的怀念。(2)“我”——作者琦君的想法跟母亲的想法一样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交流中再次朗读感受摇花乐,适时补充教材文后的“阅读链接”,结合琦君生平和作品,加深理解,顺势推荐阅读《琦君散文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板块四一路“桂花香”,缘何“桂花雨”1.教师提出疑问:既然文章用了那么多笔墨写桂花的香气,为什么题目不用“桂花香”,而用“桂花雨”呢?2.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交流自己的看法。3.根据课文内容分享观点后,教师补充古诗词中用雨来表达情绪,尤其是离情、思乡情的句子,再次结合琦君的经历,从文化语境角度体会“桂花雨”为题的用意和好处。(诗词句见解读)长按图片,即可进入“谷里书院”购买当当、淘宝、京东均可购买编辑审稿
刀客合作联系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