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游记烟花三月下江南第二季苏州,
TUhjnbcbe - 2021/7/17 9:40:00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www.paisufa.com/

烟花三月下江南第二季①——南京→无锡,与樱花擦肩而过,太湖畔探江南起源

......接上集

抵达苏州站后,须出示健康宝方可出站和进入地铁乘车,全国各省市健康宝绿码均可通过。此时已经是晚上21:09分,连赶路带游玩,前一天晚上在动集上也没有得到好好休息,所以,现在我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洗澡、睡觉。苏州地铁线路图;苏州地铁全路网均支持使用交通联合卡。目前,苏州共有4条线路通车运营,运营里程达到公里。在建线路5条,在建里程.6公里。乘坐苏州地铁2号线去往酒店,苏州地铁2号线起于骑河站,止于桑田岛站,线路总体呈“L”型走向,全长42公里,共设车站5座。线路图上已经提前标注出了在建的地铁5/6/7/8号线四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清明期间酒店预定火爆,市中心位置的酒店已经基本售罄,我把酒店定在了距离市区不远处的盘蠡路地铁站附近,这里已经是苏州南环快速路外,属于吴中区。只要有地铁,交通出行就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年4月5日一早,在苏州的第一天旅程正式开始。今天是清明节假期最后一天,我尽可能的会安排去免费景点游览,等到明天假期结束,再去收费景区游玩。苏州公交支持交通联合卡,但无折扣。乘坐路去往城区,路是我在苏州这几天往返酒店和市区乘坐最多的公交线路。在不用赶时间的情况下,我还是更倾向于乘坐公共汽车出行,又便宜,还能看看沿途的风景;苏州很多公交车都选用了蓝色玻璃,能够阻挡大量紫外线。苏州的街道给我一种十分干净、整洁的感觉。挂牌工人先锋号车组。苏州部分公交线路带有传统的吴语报站,很有意思。乘车至察院场观前街西站,就到了我的苏州第一站:观前街。每个城市,都那么一条标志性的老街,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重庆的磁器口等等,而在苏州,能称得上“第一商业街”的,就是观前街。观前的“观”,指的是玄妙观。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的中心,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年),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百年前的观前街,就是苏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清朝诗人沈朝初还以一首诗描写当时苏州人过新年:“北寺笙歌声似沸,玄都士女拥如烟。衣服尽鲜妍。”这里提到的“玄都”即玄妙观,意思是玄妙观一带,人流如烟,衣服鲜妍的仕女都来这里尽情玩乐,可见当时的繁华热闹。自观前街向东步行,我来到平江路步行街,此时的天空突然放晴,我曾来到过江南地区多次,每一次都是阴雨绵绵,如此清爽的天气还真是第一次。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是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今天的平江历史街区仍然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独特风貌,并积淀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整个平江路历史街区以平江路为轴线,东西两侧依次排列着悬桥巷、大儒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新桥巷等小巷。“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很典型的水乡特色。中国人离不开江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小桥流水的宁静梦。平江路周围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远望也难得不见高楼钢筋。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珑,把园林美学发挥到了日常住宅,幽静的河道便与粉墙黛瓦的房屋、楼阁、小桥、花木之间彼此借景,宛如一幅长卷画。偶然一枝柳树斜斜地倚到河面上,颇有拂波之意。河道窄处两岸似乎援手可握,宽处可容一船周转裕如,也不过隔水可呼。行走在这条街上,时间似乎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浮躁的心也慢慢安定下来。路边斜倚的垂柳,轻拂着默默流动的河面,墙面斑驳的老房,衬着木栅花窗,映着那屋前一丛碧绿的美人蕉,角落里几株稀疏的翠竹,伴着寂寥的太湖石,和着远处隐隐传来的笛声,让人恍然走进了唐诗宋词里。与平江路并行的小河,就叫平江河,河面不算宽,石桥横跨河两岸,连接着两岸的生活,站在桥上放眼望去,石栏依岸,杨柳拂堤。青石板路上,嗒嗒作响的不只是游人的脚步,还有历史的回声。河边有可顺石阶走下去的驳岸,站在最下面的石阶上,河水就那么安安静静地从你的脚边流过。河旁的杨柳树,迎风微微摇曳,柳枝垂向河面。那种感觉,才是真正的苏州吴侬软语般的生活。世俗的生活在这里弥漫着,走在平江路上,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起居就是沿着巷面展开的,你只要侧过脸转过头,就会看到斑斑驳驳地小桥、石板路上,下班、放学的人们匆匆忙忙地走过,旧房子的院门口杂乱无章的堆积着各种生活用品,慢慢地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作为一个北方人,平江路让我见到了真正的江南水乡,四通八达的水系,悠扬的评弹,缓慢行驶的摇橹船,浓缩着苏州特色的石桥、流水、垂柳丝,空气中隐约传来的丝竹声,这里的一切都吸引着我。平江路上的市井生活气息,宛若苏州城传统生活的掠影,为我们展现出另一道无边的风景。四月的平江路,也把江南的花事展现的淋漓尽致,各种姹紫嫣红,一茬接着一茬,春未尽,花不歇。蛰伏了一个冬季,霸占了半条街的木香花也悄悄地开了,顺着青瓦白墙一泻而下,好不壮观。一串串嫩*色的花朵萦绕枝条,带着淡淡的幽香,欢迎着往来的客人。四月的姑苏城,木香盛花虽是好看,但若遇上江南烟雨,可能只一日光景便会零落。其实平江路,有太多东西值得你驻足品读,在这里,可以喝着现磨咖啡,逗逗趴在房檐上的猫咪,看看墙上的漫画,翻翻游客的留言本,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消失的无影无踪。在平江路街区东部的中间位置,还隐藏着一处世界遗产:耦园。

耦园,原名涉园,始建于清代初年,原名涉园,为清太守陆锦所筑,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以成趣”之意。

清朝末年,由欲辞官隐退的安徽巡抚、两江总督沈秉成购买并扩建,因住宅东西两边各有一园,二者耦合相通,并更名为“耦园”,古时两人耕种称耦,耦与偶相通,意为夫妇俩是一对“佳偶”双双隐居在这里。耦园门票价格:25元。“偕隐双山”寓意夫妇双双避世偕隐、啸吟终老之意,又指园林布局、造景的对景手法。耦园建成后,沈氏夫妇在园内偕隐八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耦园是一处标准的苏式园林建筑,它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载酒堂载酒堂也是“贵宾厅”,是对酒吟诗来招待高官贵宾的所在。这里的家具摆设就显的豪华气派,都是清式的红木桌椅,而且座位的扶手很高,以天然大理石镶嵌靠背,以显示来客的身份,气派。在两边墙上就是“天园地方”的壁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挂饰上圆下方,都是用大理石镶嵌而成。西花园藏书楼

藏书楼东西两端向南伸出,西为平面接近方形的两层辅楼,东为楼廊,窄而长,下为西花园之过道。与主楼形成凹字形。上层置回纹栏杆裙板和半窗,下层间置长窗、半窗。

园主夫妇曾有“万卷图书传世富,双雏嬉戏老怀宽”之诗句,可知当年曾收藏过大量书籍。

织帘老屋是西花园中心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鸳鸯厅形式,分成前后两厅,南厅阳光充足,常在冬春时使用,北厅无日光直射,较为凉爽,常在夏秋时使用。“织帘”表达了园主向往织帘劳动、躬耕读书的理想隐居生活。屋南有一约0平方米的月台,月台前二级台阶与园内通道相连。屋西北另有耳房一间,作为织帘老屋的辅房使用。北有藏书楼,环境幽静。湖石假山湖石假山采用平远山水的意境,纯朴自然,轮廓完整。主体假山起自西南,向东北逶迤延伸。该假山为太湖石所叠,正与东花园的*石假山遥相对应。山上有云墙相隔,山中有洞壑通至山顶平台,平台东有约0.5米高湖石峰峦作围,山间植有花树。主体假山绵连于东北面湖石花坛,使之成为一体。织帘老屋与湖石假山环廊一角

苏州园林,源于春秋,长于晋唐,繁于两宋,盛于明清。

环廊抱园,怪石兀立,堂楼亭轩,悬萝垂蔓,不仅能品出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和审美观念,还是我们游走世界挥不去的心态化石和桃李不言。

无俗韵轩,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东花园,东花园也是耦园的精华。无俗韵轩坐南朝北,自成一院,为旧时女主人书房,打开对面的三扇花窗,就象展现出三幅图画,这在造景手法中称为“框景”。轩北带廊,廊下以一块平坦的太湖石作为阶石,廊东通樨廊入东花园,西连载酒堂。城曲草堂位于东花园北侧,坐北朝南,正对*石假山,是东花园主体建筑,为重檐二层楼厅,横跨整个东花园北端,高大宏敞。楼下居中三间悬额“城曲草堂”,堂前檐下为回廊,东西贯通,廊前上置回纹挂落,下置木雕栏杆,花结雕饰山石牡丹,方砖铺地。耦园居城东北隅,园外城墙盘曲,沈氏得乾嘉时城曲草堂旧题,与园景意合,故以此命名。堂内陈设红木家具。明间后部为7扇屏门,窗芯嵌有山水条幅,组成一幅山水通锦。两次间内的窗芯上则嵌有书法12幅。樨廊“樨”,木樨,即桂花,伴廊植桂,故依桂命名;樨在苏州话里与“妻”同音,所以又称为“夫妻廊”,在樨廊的一排四季的“漏窗”,望出去的景色不一样,窗的造型有不一样,就向一幅幅画在这墙上的,边走边欣赏,一步一景,又称“移步换景”。受月池与*石假山*石假山位于东花园中部偏北,城曲草堂南面,是东花园的主景。它是明末叠山大师张南阳设计,堆积的古朴雄浑显示出北方人的阳刚之美,胜誉“吴中之冠”。山水间

位于东花园受月池南端,北半部凌空于水上,为一水阁,卷棚歇山顶,南北通透,四周围廊,山水间是女人弹琴修行的地方。

这里有一件文物:落地罩。采用的木料是红木中很珍贵的“鸡翅木”。显示出高超的木雕技术。上有松,竹,梅称“岁寒三友”,是气节圣洁的象征。该文物价值连城,也是耦园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

吾爱亭因陶渊明的一首诗而得名。当年沈秉成就一边在吾爱亭会友下棋,一边欣赏爱妻从山水间传出的琴声。他还有一成含义,就是当时的人都比较含蓄,他喜欢妻子的琴声,意为我爱听。耦园,面积虽小但极为精美。苏州古典园林讲究的更多是“园必隔,水必曲”,不让人一眼看穿,玩的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这一点,和西式景观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是草坪文化,讲究集中,要一眼看到大草坪和所有景观。活水贯穿、亭台楼阁、古风诗意、丝竹管弦。正当我意犹未尽之时,不知不觉就已经走到了耦园的出口。这是我第一次走进真正的苏州古典园林,它的精雕细琢更多体现出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愫。市井之中聚起山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他们热衷于在四方高墙之中,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创造理想世界。如今,站在园林中的每个角落,或晴,或雨,或雪,或夜,都能感受到园主人无处不在个人标签。从耦园出来,时间接近下午,我也早已饥肠辘辘,根据网上的推荐,我来到了一家当地人经常光顾的老字号店:万福兴。万福兴糕团店创建于清宣统三年正月(年)。于年4月被正式批准为“中华老字号”。青团清明时节,按照江南人家的习俗正是吃青团的时候,青团是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每逢清明几乎都要蒸青团,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虽然青团流传千百年,外形一直没有变化,但现在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各类糕团苏州的各类点心一直以精细著称,点心中有一类是糕团,这在北京是很少的。南方出稻米,所以南方人在米制品深加工上用心独到。早上一碗面是苏州人的特色,万福兴家的各式浇头面,汤团馄饨以及各种糕团较好的保持了原有的特色,汤汁清淡,还有一丝甜味儿,甜,是我在苏州这几天品尝当地不同美食的一个相同感受。在市中心,报恩寺塔是最显眼的建筑。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是苏州最古老的佛寺,号称“吴中第一古刹”,距今已多年,报恩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8-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门票:免费。报恩寺塔整座宝塔气宇轩昂,雄伟壮观,尺度巨大,比例壮硕,翘起甚高的屋角、瘦长的塔刹,使报恩寺塔在宏伟中又蕴含着秀逸的风姿,体现出江南建筑风格。时间紧张,在报恩寺匆匆游览完毕,我立刻赶往下一个景点:寒山寺。山门写着“寒拾遗踪”,寒山寺还有另外一个典故,就是纪念唐代诗僧“寒山、拾得”。相传两人佛教、文学均有造诣,两相应和亲如兄弟,也是民间传说的和合二圣,两人曾共爱一女,拾得临婚前寒山离家为僧,拾得舍女去寻觅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遂立庙“寒山寺”。还未进入寒山寺的大门,寒山寺的钟声便传入耳内。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中曾描写过这样一句话:“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也因此闻名于天下。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寒山寺门票:20元。江南历史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一说,门口照壁上的寒、山两字是江南才子祝枝山所题。祝枝山工于书法却爱财,收到托付便开价三字三千两,但住持仅募得两千两,于是才子留下两字便离开,就这么成为“一字千金”的书法贵人。寒山寺主要由大雄宝殿、钟楼、碑廊、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内高大的须弥座以汉白玉雕筑,座上安奉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是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到苏州旅游,寒山寺是一定要到的地方,去聆听唐朝诗人张继所听到过的寒山寺的钟声,去亲身感受一下张继诗中的意境,因为它早已在我们心里扎了根。这是中国诗歌魅力独特的召唤。富商陈金根捐赠寒山寺的价值一千多万元的灵璧奇石观音峰。交10元钱,许几个愿,再敲三下钟,这就算是到苏州寒山寺来了一趟,按佛家来讲,便是功德圆满。寒山寺坐落于京杭大运河边,西门正对运河,河岸为枫桥镇。一般寺院都是坐北朝南,而寒山寺坐西朝东,在历史上非常罕见,如此建设也与京杭大运河息息相关,大门超西便于香客舍舟停靠,方便找到寺院大门。可见古人善于经营,因地制宜,思想开放,与时俱进。从寒山寺的大门出来,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我的最后一站定在了金鸡湖,计划是拍摄日落和苏州园区的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从市区去往东方之门,乘坐地铁1号线即可直达,从地图上看,我要拍摄的机位距离苏州园区车站距离很近,那自然是直接选择乘坐火车了~苏州火车站的外观设计十分讲究。满满的姑苏文化,在车站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都淋漓尽致。在建设之初,设计师就考虑到了苏州历史悠久的文化,苏州站临近苏州古城,风风雅雅的曲桥水网,细细碎碎的粉墙黛瓦,或飘渺模糊的蜗炫烟水,明暗斑驳的花光水影,在曾经的岁月章回中,这一派景象都铸成一枺闹中取静的独有氛围。面对这样完整沧桑的景象,设计师选择了尊重,谨慎地将功能、形式、空间以及随之而来的城市活动轻轻置入到火车站的建设场地上。将如此巨大的体量消化在既有的城市尺度和肌理中。车站对面是平门,和苏州外城河。平门位于苏州城北,是苏州城的正北门,类似于北京的德胜门或南京的中央门。原城门及城墙于年拆除,年重建。乘坐G次列车去往苏州园区站。苏州园区站每日有28趟列车停靠,班次比较密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苏州新区”站和“苏州园区”站搞混。苏州站候车大厅。候车大厅两侧的裙房根据车站的功能需要,组织不同尺度,用于通风采光的内庭院,绿竹葱茏,营造出具有典雅苏州味道的闹中取静的空间氛围。站房近入口尺度的粉墙把站房各空间连成整体,形成完整连续的建筑界面。进入苏州站站台,今天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下午,短途返程客流达到高峰,去往上海方向的车票基本全部售罄,从苏州到苏州园区站的余票仅剩1张,这大概是我第一次感谢限售*策吧。列车进入站台,G次列车使用的是CRH80BL型动车组。从苏州站到苏州园区站,距离10公里,列车需要运行7分钟。列车停靠苏州园区站。苏州园区站在列车开车时,还会播放欢送乐曲,很多大站现在都已经取消的项目,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站竟然还有保留。苏州园区站。我要拍摄的机位大概位于苏州文化博览中心附近,从苏州园区站到苏州文化博览中心距离大约为公里,仅有路可抵达,但还需要步行1公里左右。

路刚刚离开一辆,为节约时间,我只能再次换乘地铁....

地铁号线苏州园区火车站,顶部装饰有点儿像游泳馆。一番南辕北辙后,我抵达了1号线文化博览中心站。从1号出口出来,就是金鸡湖景区月光码头。天色已晚,太阳早就落在了地平线之下,景观灯正在逐步开启。金鸡湖景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4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城市湖泊公园,水域面积是杭州西湖的1.15倍,也是国内极少数对外免费开放的国家重点5A级景区之一。在金鸡湖景区周围,没有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韵味,更多的是现代化都市的霓虹和繁华。

繁华的夜景下,金鸡湖的来历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女儿琼姬在勾践进贡了西施之后便失去了父爱。夫差和西施在苏州城西灵岩山姑苏台,享乐游玩不理*事。琼姬发现勾践别有用心,几次向父亲提出提防勾践。夫差不信,反而听了西施的话,把琼姬赶到苏州城东未名大湖中的一个荒岛上去“面湖思过”。后来,当越国*队兵临姑苏城下,为了保命,夫差准备把女儿作为“礼物”送给勾践请罪求和。琼姬听得知这个消息后,痛不欲生,就跳进湖泊自尽了。传说,人们为了纪念琼姬,便把这个湖泊叫做“琼姬湖”。由于吴语发音中的“琼姬”和“金鸡”的读音相近,因而“琼姬湖”被逐渐称为“金鸡湖”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它是由北京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先生所设计,外墙就像一个金属编织的大鸟巢静卧在金鸡湖畔,不由让人联想到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因此它也被称为苏州的“小鸟巢”。东方之门东方之门是苏州新地标,曾以“秋裤”的别称爆红于网络。它是金鸡湖西岸的一座摩天大楼,整幢大楼是一个双子塔的建筑,顶部双子塔合二为一,构成一扇门的形状。它的高度达到了01.8米,比肩苏州第一高峰穹窿山主峰,门洞高米,跨度68米,约6个巴黎凯旋门的大小,是世界上最大的门形建筑,被誉为“世界第一门”。东方之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苏州古城门的创意,由英国RMJM公司中标进行设计,寓意着该建筑既是“古苏州”迈入“现代苏州”的门户,又是苏州这个东方城市向世界展开的大门。

漫步于金鸡湖景区,来这里的更多是居住在周边的居民,能够在茶余饭后散步休闲的5A级景区,金鸡湖还真是我去过的第一个。

玲珑桥

玲珑桥,是环金鸡湖步道的一部分,它有着蝴蝶翅膀般的倾斜拱肋造型,活泼灵动。

东方之门与金鸡湖大桥

金鸡湖大桥,总长米,桥面宽57.2米,是连接着湖西和湖东的一条交通要道,它在金鸡湖上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弧线,给金鸡湖的玲珑水景添上一抹现代化的神韵。

在苏州,古典与现代融合的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年来姑苏城的商贾云集,小桥流水,又展现着苏州当代“美丽幸福新天堂”的热闹繁华,反观北京,历史同样深厚的三朝古都,说古不古,说洋不洋,就连城墙都被拆除殆尽.............从金鸡湖返回老城区,时间晚上8点,高强度的步行消耗极大。按照推荐,我来到东吴苏锦记绿豆汤,本想饱餐一顿,可店内临近打烊,已经不再接受堂食。打包一杯绿豆汤带走。苏州绿豆汤十分有趣,除了绿豆外,还加入了糯米、薄荷丝和各种蜜饯儿,喝起来既清凉,还带有丝丝甜味。晚上的观前街。来观前街补拍几张晚上的夜景....回酒店了....(...未完待续)AndyWang4

原创不易,请多关照。

1
查看完整版本: 游记烟花三月下江南第二季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