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斗是中华传统木工使用的工具,后寓意丈量和标准人世间的营造法式。
荀子《劝学》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墨子》:“百工为方以矩,为圜以规;直以绳,衡以水,正以垂”。
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品中有一款墨斗,上面雕有蟾蜍、蛇、兔子、月亮、鸡等动物造型,线轮两边为桥形,墨仓为桶形。
▲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品楠木墨斗清代
以月宫为创意基点,前面是金蟾月宫,也叫蟾宫。
蟾蜍寓意蟾宫即广寒宫,是中国神话中嫦娥居住的宫殿。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译:嫦娥在偷窃了不死药以后,到了月亮上变为蟾蜍,成为月精,所以广寒宫又称作蟾宫。
▲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品楠木墨斗清代
玉兔和月亮、蛇:传说中吴刚妻子生下炎帝之孙伯陵的三个儿子。
《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生下了三个孩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变成了蛇。
▲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藏品楠木墨斗局部清代
墨仓为桶形,寓意:吴刚酿桂花美酒的酒桶。
传说中吴刚每天在月亮上伐桂树不止,千万年过去了,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如旧,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吴刚知道人间还没有桂树,才把桂子酒带往人间,从此人间才有了桂花与桂花酒。
墨斗线轮两边为桥形,寓意:“七夕鹊桥”。
墨斗的造型还有一个寓意:“蟾宫折桂”。
蟾宫:月宫;折桂:折断桂花攀折月宫桂花。
中华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蟾蜍,而后人也把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亦作"蟾宫扳桂"
从“精心施工”四个字和墨斗造型富含的寓意等内容,此款墨斗属于民国时期的木匠制作。
这只造型独特的墨斗,木匠制作时将中华传统神话故事“吴刚伐桂酿桂花酒”、“七夕鹊桥”、“蟾宫折桂”等图案内容在一只手掌大小的墨斗上巧妙的体现出来,展现了很好的创意设计和木匠对美好生活真实期盼。
感谢俞力老师(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前馆长)帮助指导对这件墨斗藏品的典故解读。上海真静传统木作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