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浙江的嘉兴的桐乡有个石门湾,相传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春秋战国时,吴为了抵抗越,在此磊石为门而得名。千里运河流经此地,正好拐了一个大湾,故又称石门湾。
引得入我清梦的就是石门那个湾,还有桂花那个村。
因为向往,所以踏上那块土地的双脚便有了一份亲密。丰子恺先生曾描述:“无数朱漆栏杆玻璃窗的客船,麋集在这湾里,等候你去雇。
你如果想通过最热闹的寺弄,必须与人摩肩接踵,又难免被人踏脱鞋子。”但走近了,却全无喧闹繁盛之感。
现在,这个小镇,安详、宁静、朴素、自然,但少不了发展的蓬勃结果,像改良后的棉质旗袍。惟有运河畔“古吴越疆界”的石碑,似乎还讲述着惊天动地的吴越争霸,而不远处,却有小狗戏耍,有农人荷担而过。
这就是石门那个湾。
朋友说,去了石门湾,不可错过桂花村。我其实本不喜欢那“一味恼人香”,甜得过腻,香得过分,感觉像一个相貌平庸的女人逢人便说自己很有内涵,俗到叫人厌烦。颜色又过于热烈,似夏日骄阳,直叫人冒火、不爽。这纯属个人偏见。
其实桂花出身高贵。杨万里诗云“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宋之问有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历来写桂花的诗文洋洋洒洒,三秋桂子的一缕幽香,可是在骚人墨客的吟咏中氤氲了千年的。
中国十大名花中桂花排行第九,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庭园名花有玉、棠、杜、桂、竹、芭、梅、兰八品说。庭前对植两桂——由桂而贵,两贵当庭,大贵也。足见其地位也显赫呢。
还有关于桂花的美丽传说,更是添了一份神秘和灵异。仙女、嫦娥、玉兔、吴刚、月老……梦幻而又浪漫。
当然,桂花还是个好东西。在石门湾的桂花村,多的是卖腌制好的鲜桂花,还有糯得像吴侬软语的桂花糖糕。据说古人有一种最优美的桂花用途。将桂花放在熏炉中焚炷,趁桂花才开放三四分的时候,将花摘下,用熟蜜拌润,密封在瓷罐中,深埋入地下,进行一个月的“窨香”程序。焚香之时,就把一朵朵窨过的桂花放在香炉中的银隔火板上,随着炭火悄熏,桂花一边吐香一边慢慢打开,满室生香。今人怕是没这份雅趣了吧。
循香而来,走进桂花村。虽然如今也“圈地”,也要售票“留下买路钱”了,但仍是村庄的样子,不小心会踩到鸡屎,时不时蹦出小猫小狗,我甚至还见在一户人家的廊檐下晒着一条肥肥的大裆裤。还有竹篱笆、柴垛、木窗、戏台、白墙青瓦,很亲切,让你身心放松。可以在桂花树下喝茶,可以在河边草棚里钓鱼,可以吃到土生土长的农家菜——“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这么近的浓香里,看这么小小个的花,我竟然奇异地想到了两个字——性感。真的,桂树上枝繁叶茂,花只推推挤挤地紧挨在枝条上。咋一看,还不见花的影呢,但香气袭人。好比一个将曼妙身段裹得密不透风只露一截藕臂的女子,却更让你浮想联翩,只觉得艳入骨髓,无限撩人。想来《红楼梦》中曹雪芹为贾宝玉春梦的女主角秦可卿配的是桂花也不是无端的。
桂花暖暖的嫩*色,桂花馥郁的浓香,总给人温暖、融合、明媚的感觉。然而,站在树的阴影里,凋零的*色小花纷坠入怀的时候,竟生出一丝凄凉。想起大学刚毕业那年很流行的一部电视剧叫《八月桂花香》,说的是一代商界奇才胡雪岩的传奇故事。这位红顶商人,一生富贵显赫,却执着痴情,最终孤独终老,死时喃念八月桂花香,只因他深爱的女子是在这金桂飘香时节离去。那首主题歌至今还熟稔于耳——“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到如今都成烟云/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时无晴也无雨/任多少深情独向寂寞/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飘过”。想来,在天凉好个秋的季节,在露似珍珠月似弓的寒夜,桂花香消无声,也难免令人感伤、惆怅。
离开时,我还有一个遗憾。因为怕去故居,总感觉“昔人已乘*鹤去,此地空余*鹤楼”,所以此番绕过了缘缘堂。本想再去久闻大名的罗家角遗址,还有因痴迷蓝印花布而爱屋及乌想去参观石门的丰同裕染坊,均因时光匆匆而未成行。所以,石门湾、桂花村,我暂且搁在梦的不远处。
不知今秋,是谁第一个闻到了桂花香?如果是你,请别说出口,且把这九月的秘密,好好珍藏,就像那封存了桂花的醇酿,历久弥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