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短短一首小诗,却容纳下了整座山。立于林中,静听山风吹来的低语声。人语过后,便又归于无限的寂静。身旁一片幽暗,只有在落日影晕的映照下,那青苔才显现出一些色彩。在王维的眼中,景物即景物,山中无人,深林昏暗;景物又不尽是景物,因人语飘响,山更为空蒙;仅一缕斜晖,林更加幽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清冷也好,生机盎然也罢,每每读到他的诗,总有一种空明干净之感。大自然景致万千,心的明净只有在自然中才能完全释放吧!试看王维的一生,出身官宦世家,只靠寡母养大。20岁,人生最好的年华,翩翩少年高中状元,还受到公主赏识,成为李白的“情敌”。一时间真可谓春风得意,正应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然而幸福稍纵即逝,一时的疏忽竟遭贬谪。朝堂*治风云变幻,而王维只能做一个无力的追随者,祸福全在于他人。仕途起起落落,妻子也难产而死,形单影只,与母亲相伴,难过定是少不了的。不过,这些年,倒是走了不少地方。被李林甫排挤出京后,在边塞,赏大漠风光,纵马奔驰,激起了他的一腔热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美无限。交了一些好友,也看了不少风景。兜兜转转,只有在自然中,他才能更加的坚定与坦然。也曾英雄壮志,然而人生谁又能说得准呢?孟浩然去世后,他便开启了半仕半隐的生活,在浑浊的官场与纯净的自然间找寻一种平衡。他在辋川与好友裴迪常常记录所见之景,这首诗就是作于那时。对待官场与人生的失意,王维没有完全消极避世,而是采取了一种圆融的方式。王维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也许是母亲对他地耳濡目染,也许是他自己参透了人生的是是非非。往来官场与山水,既不至于窘困潦倒,也不至于丢掉自己。“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所以在辋川隐居的他,才会如出水芙蓉一般清净超脱吧。理想确实美好,然而人存活于现实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生活的难题,完全将自己关在象牙塔中,或许本质就是一种逃避。累了,就到自然中走一走,满血复活就去奋斗。找到了人生的平衡状态,生活也不至于太过难熬。王维诗中的清空平和就是来自于此吧!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心存浩然之气,便可“以一气敌七气”。自然万物,集天地之精华,日月之光辉,有心者,身处其间,自然能够受其浸染。即使内心烦忧,身体疲惫,有来自于天地日月的治愈,还有什么是难以释怀的呢?如要择一处让心灵栖息,那便到自然中吧!你看那花儿在阳光下多么的可爱,那成片的草地仿佛一尘不染。荡漾着微波的湖面光光点点,就像水面上漂浮着无数的小星星,原来夜晚的星星白天也能寻见呀!若你留心,便会发现自然的万般精彩。春天来了,挑一个温暖的日子,去外面走走,气定神闲,何等悠哉。本文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本号文章,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元宵节,人月两团圆愿你我都有人相伴,有爱相随
点击下面,立即播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