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黄姚产业区召开黄姚八景新闻发布会
TUhjnbcbe - 2021/3/1 13:35:00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皮肤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453189.html

广西*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

召开《*姚八景》新闻发布会

12月5日,广西*姚古镇旅游文化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就新《*姚八景》召开新闻发布会。参加发布会的有中共贺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姚产业区*工委书记李剑思;*姚产业区*工委副书记、*姚产业区管委会主任、昭平县委副书记汤松波;*姚产业区班子成员李雄、周刚志、黎祖灿、*健雄;昭平县*协副主席,*姚镇镇长彭达长;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广西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李鸿光。

(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上,*姚产业区管委会主任汤松波宣布《*姚八景》正式发布并介绍了背景。

(*姚产业区管委会主任汤松波做背景介绍)

历史上,*姚一直有选定八个核心景点作为*姚景观代表的传统,并且为了突出八景、美化八景、传播八景而开展了保护景观环境、整治景观风貌、丰富景观内容、组织景观游览、创作赞赏景观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系列活动。时至今日,传统的*姚八景大多已经残破,已然不能成为如今*姚景观的代表。随着*姚旅游业的不断兴起和人们对*姚本土历史文化自豪感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荐选*姚新八景的呼声也日益增强。为了满足这一文化需求,促进*姚古镇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姚产业区管委会从年8月开始,通过组织八景荐选工作小组,邀请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及专家团队,多次开展实地考察、查阅史料、召开座谈会、采访居民等调研活动,按照有利于宣传*姚、新选景观的服务条件相对成熟、景观特色浓郁、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多有吟咏等标准,最终选定了*姚新八景:带龙映月、兴宁秋韵、龙门胜景、文明晴岚、东潭日出、姚江春泛、仙殿花海、五指奇观。

会上,胡庆生就“*姚八景”的名字、地理位置等基本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如下:

一、带龙映月

带龙桥始建于明代,清代乾隆重修。*姚古人把汇入*姚街的河流称为龙,而带龙桥恰好把珠江和小珠江这两条龙带入*姚街,给*姚街民带了祥瑞,“带龙入市,靡不康庄”是*姚先民对带龙桥的颂歌。带龙桥四周怪石鳞峋,争奇斗巧;桥四周的姚江两岸,老房古树相互掩映,敞抑有序。带龙桥为双拱桥,桥身娇小,与桥头的小石峰互为衬托,桥形胜甲一方。明月夜于桥上观景,天上的明月、半月形的桥拱、两岸的山石古树连同老屋一起倒映在江中,随着波光的起伏变幻出一幅幅神奇的画卷。

(带龙映月实景图)

二、兴宁秋韵

兴宁庙位于兴宁河与姚江交汇处,始建于明代,庙前有护龙桥跨越兴宁河。无论兴宁河还是姚江,两岸均是怪石密布,犬牙交互。在兴宁庙附近的姚江和石溪河段,石岩突然变得十分密集,奇石蜂聚,或大或小、或宽或密、或高或低、或斜或正,堆叠出形态各异的多重丘峦。“襟带河山,形胜甲出”是清代*姚举人林作楫对兴宁庙的描述。特别是秋天,光滑的石板路反射着太阳的暖晖,映照四周瘦水、瘦石、瘦树、瘦藤和金色的桂花,衬托兴宁庙的朴拙,构造出一幅清凉但却温暖、清瘦但却妩媚、沉静但却灵动的和谐画卷。现存于兴宁庙上的“且坐喫茶”匾被列为“中华名匾”。

(兴宁秋韵实景图)

三、龙门胜景

龙门附近聚集了大量自然人文胜景,是*姚“凝奇聚秀”景观特色的集中体现。

北面宝珠观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姚古镇发祥开埠的重要史存,是*姚的祖庙。宝珠观底蕴深厚,清代昭平县设樟木巡查分司,民国有关区第一高级小学,抗战时期,何香凝、千家驹等人主持创办的*姚中学等历史机构均设于宝珠观中;宝珠观北面的钱兴广场还是中共广西省工委迁址*姚开展革命工作的红色纪念地;宝珠观东北侧的古戏台,被编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

宝珠江和小珠江从三面环抱龙门,江水清澈,如清波泻玉。龙门西北侧的佐龙桥横跨于小珠江上之上,桥头建有佐龙祠,清秀古朴。

龙门北侧的龙爪古榕遮天蔽日,是*姚古镇的标志性景点。古榕树龄高达余年,树高17米,树冠直径32.5米,树冠地围宽达平方米。尤为奇特的是,翠绿的树冠之中有多条粗状气根从茂密的树叶中垂吊而下,有如凭空探出的龙爪,树容之奇,世所罕见。

黛墙灰瓦、小桥流水、奇石古树等大量景观在不大的空间里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姚龙门不二的景观特色。

(龙门胜景实景图)

四、文明晴岚

文明峡是*姚古镇南面介于天马山和螺山之间的一条峡谷,姚江贯穿谷底。在*姚的民俗中,文明峡是攸关*姚隆替的风水宝地。认为文明峡东西两峰就像关门之锁,恰好在南边锁住了*姚街的祥瑞之气,使其不至外泄。峡东的天马山上有文明阁,始建于明代。

除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文明峡最美之处在于它欲晴非晴时于雾中所显现出来的朦胧之姿,登临文明阁可尽览文明峡“川分双岸断,峰锁一溪湾”的绝世风光。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胜景使得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士子来此登高作赋,临流咏诗。至今文明阁中仍保留大量书法石刻。如唐代文豪韩愈的“鸢飞鱼跃”,清代贺州籍翰林刘宗标的“小西湖”、“仰高”等。

(文明晴岚实景图)

五、东潭日出

东潭岭位于*姚古镇西南方约十二公里左右,因为地处昭平县的东部并且山顶有水潭而得名。海拔多米,可鸟瞰整个*姚古镇,一览众山小不再是泰山独有。在众多的东潭岭俯瞰大景中,尤以远眺古镇日出为最美。先是古镇从黎明的微曦中苏醒,栉次瓦顶和参差石山共同构成画风独特的天际线,灿灿霞光在天际线之后将古镇民居和峰丛石山烘托成朦胧剪影。继而太阳不断攀升,晨光益加明亮,原来暗藏的景物不断显现,此时古镇上苍幽的街巷、袅袅的饮烟、早市的人流、突兀的山峰、宁静的小溪与红日霞光一起交织成一幅动静相宜、光影互映、层次丰富的唯美画面。

(东潭日出实景图)

六、姚江春泛

姚江由北而南贯穿*姚古镇后,南行6公里进入古镇南面的笔头村白石寨,这里的河流两岸分布着清秀的山峰、平整的田园和翠绿的竹丛。河岸人家村前稻桑,屋后桃李,南亩种豆,北亩种瓜,织就了一幅鲜活的田园风光,配合河面上不时飞架的古朴小桥,极好地阐述了田园牧歌的诗画意境,而农田庄稼的四季轮作又带来田园风光的四时变化,由春及冬,或蓑笠带雨,农人归田;或菜花烂漫,蜂蝶送香;或玉米成丛,一片碧波;或稻田金*,秋风送爽。登高而望,姚江婉如玉带、蜿蜒在白石寨中。无论是江中的竹筏漂流还是江岸的自行车骑行,在这里都是田原观光的绝佳胜地。

(姚江春泛实景图)

七、仙殿花海

仙殿顶位于*姚古镇西面,因清朝康熙年间在山上创建仙女庙而得名,海拨米。山上不仅地貌复杂、溪流潺潺,而且古树参天,在原始的森林植被中,还生长有大量华南珍稀树种,便于开展林业科普、丛林探险和深入观光等旅游活动。仙殿顶米以上的山间还非常适合杜鹃花的生长。每年5月,杜鹃花开,漫山遍野尽是火红的花簇,如同波峰相接的浪潮在碧色中涌动,景色十分壮观。仙殿顶的花潮时间较长,可持续整整一个月。

(仙殿花海实景图)

八、五指奇观

五指山位于*姚古镇东北面约10公里的界塘村,在一座泥山上发育出五座石灰岩孤峰。从西南面的山麓远眺,五柱石峰像撑开的五根手指,高耸入云,正在梳理游云流风。从东北面的山脚远眺,有三座石峰隐埋于地下,只可见一大一小两柱石峰,像蟹钳,又像剪刀,它们对天耸立,像是要裁剪蓝天白云,十分神奇。

(五指奇观实景图)

为了更好地展现和传承《*姚八景》,*姚产业区管委会邀请了广西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传统山水画家李鸿光为《*姚八景》创作了国画作品,并在会上一一展示。

(*姚八景-国画作品展示)

发布会上,胡庆生阐述了*姚新八景对*姚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姚新八景是*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代表,八景风光不仅是自然的杰作,更融汇有诗词、典故、楹联、牌匾、建筑审美等多种高雅的文化元素,是自然与人文碰撞的火花,是时间积累的文化财富,是古今联系的纽带。*姚新八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情感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八景文化的挖掘、培育和打造,促进八景的景观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不仅能够改变*姚周边村寨千村一面的形象,放大*姚古镇旅游品牌的独具气质,而且还能增加*姚古镇的景观内涵,明晰*姚景观风貌的整体形象,提高*姚主体形象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促进*姚旅游资源持续深度开发和差异化发展。

李鸿光简单介绍了《*姚八景》国画的创作意义及创作表现形式。他说,*姚八景的确定,是一个很好的提议和想法,意义重大。*姚古镇历史悠久,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经典的地方数不胜数,有着“梦境家园”和“活着的千年古镇”的美誉。作为一个从事山水画教学的山水画家来说,*姚就是写生、创作的天堂,处处是美景,非常入画。多年来多次带学生到*姚进行写生和创作,同个景点每次来看,都能激发新的灵感。这么好的资源就应该用传统的艺术手法来描绘,以表现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

汤松波表示,今后*姚管委会将通过优先保护包括新八景在内的自然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开发、组合开发,加强新八景的空间集聚与联动性,实现全域发展。为古镇文化旅游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使*姚发展成为融生态游、研学游、文化鉴赏游、康养游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为广大游客和贺州市民提供一个集生态、休闲、运动、观赏、红色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空间和身心修养空间。

*姚镇其他班子成员;樟木林镇、走马镇、富罗镇、凤凰乡班子代表、*姚镇各村代表、*姚企业家代表、*姚民宿客栈代表,自治区驻贺媒体记者,市、县媒体记者以及*姚产业区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文字

贝荣财、唐敏杰

图片、编辑

贝荣财

责编

罗建勇、薛晶晶

审核

叶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姚产业区召开黄姚八景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