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糕,这是一块糕点,也是一块糖。枣甜,核桃脆,松仁香,吃起来软绵又有嚼劲,口感软硬适中,微甜,入口细软适中,不粘牙,老少皆宜,是一款有料的特产茶食糕点。
其实在生活中,除了核桃糕外,还有这些美味的糕点,你都吃过吗?
牛油果马芬酸奶小蛋糕:牛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对孩子的身体很好。但是因为味道比较重,熊孩子们一般都不太爱吃。
而把牛油果加到蛋糕里,就不一样了呦。
这款牛油果小点心需要的食材有低筋面粉、橄榄油、葡萄干、泡打粉、牛油果、鸡蛋、椰蓉、酸奶等。首先,将牛油果碾成泥,然后加入鸡蛋、白砂糖、橄榄油、葡萄干一起搅拌,再加入泡打粉、低筋面粉和酸奶搅拌均匀。
最后再倒入小纸杯中,再撒上适量椰蓉。放入烤箱中层烘烤15分钟后,再放入下层烘烤15分钟就好啦。
绿豆糕:清新淡雅的绿豆糕,原是夏日里最消暑的点心,但现在应该是鱼肉之后,最解腻的糕点了,对于大鱼大肉的年夜饭最合适不过了。
绿豆糕用天然绿豆粉制成,颜色并不会太绿,而是微微偏黄,酷似煮熟后的绿豆汤的颜色。
桂花糕:吃块年糕,“年年高”。中国人的新年,不管什么,都得图个好的寓意。
纯手工做的“桂花糕”是大人小孩们最爱的年糕口味。
淡淡的桂花香能让人心情愉悦,咬上一口糕点并非松软的感觉,而是带有嚼劲的,白白的糯米中夹杂着坚果,味道丰富醇厚,极有层次感。
香软芝士球:这款小清新的点心洋溢着浓浓的奶香,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会吃得停不下来。
而制作芝士球的材料是蛋清、泡打粉、奶酪、低筋面粉、黄油、细砂糖等,然后将黄油软化后加入奶酪打发至蓬松状态。
而后再加入蛋清继续打发得更加蓬松。再筛入低筋面粉、泡打粉和芝士粉,用刮刀搅拌均匀。揉成一个面团后放进冰箱冷冻一会儿,再捏成一个个小面团。
最后放入烤箱烤15分钟左右就好啦。刚做好的时候最好吃哦,外酥内软香气四溢。
京式糕点:在晚清的老北京,所有的点心都叫饽饽,现在我们常用“香饽饽”来比喻一个人受欢迎,这个“饽饽”可不是我们自己家做的玉米面的那个饽饽,就是指的这种糕点。
一盘饽饽一壶茶,三三两两的好友坐在一起闲谈品茗,就是经典的中式下午茶画面。
而“糕点二字,含有“点心”之意,既可作为早点,又可配茶食之,还能担当席间小吃之重任。原料不同,口味各异的糕点们,还形成了众多流派。
其中京派、津派、扬派、苏派、沪派、川派、宁派、闽派、滇派、潮派、广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崭露头角,成为个中翘楚。
北京糕点出名的应该就是“京八件”的天下:
其重油轻糖,以纯甜、纯咸为代表,甜咸口味较少的京式糕点,历经数百年的传承和变迁,融合了很多“外来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北京风味。
清代皇室贵族在举行祭祀典礼、红白寿宴上,会将印有“福、禄、寿、喜、吉祥、如意、安康等吉利话”的糕点盛在八只盘子里,摆成各种图案,谓之“八件儿”。
而用料也是很讲究,做工精细,多为御用的八件儿,配方由御膳房传入民间后,逐渐形成了“模式固定”的京式糕点组合:
象征幸福的福字饼、意寓高官厚禄的太师饼、代表长寿的寿桃饼、印有双“喜”字的喜字饼、寄托财富的银锭饼、如书卷般的卷酥饼、谐音“吉庆有余”的鸡油饼、意为早生贵子的枣花饼。
如今的京八件儿虽“皇族”身份不复存在,但其招牌仍霸据京城的机场和火车站,不止是走亲访友的佳选,还贴上了“京城特产”的标签。
免责声明:“觅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所发布的爆料不代表本号同意其观点和其真实负责。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敬请谅解。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
一线潮流情报,一线时尚资讯!编辑:觅食健康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时光,我另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