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桂花糕”
中医院对面的“钵仔皇”吃饭。
燕子姐一如既往地买了“酸野”—芒果、西瓜还有她必点的菠萝。
“砵仔皇”的“水煮鱼”鱼片正常量,白菜豆芽垫底,配一份例汤,一份白菜,一大碗蒸饭。
虽然我不太明白为啥要两份白菜,但对于蔬菜没抵抗的我觉得蛮好。就是每次饭都是在碗边掏一个洞吃完,剩下一大半很是浪费,却也没办法,毕竟他们家不让点半份饭。
吃饱饱回来,穿过体育场,老远闻到烤红薯的味道。可我饱着,没想法。
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味道,顺着香味找过去,哦豁,“桂花糕”,小时候的味道。
不管不顾走过去,和老板说我想要一个“桂花糕”。老板是个年轻的小姐姐,动作很娴熟,一边和我说话,一边不停地在翻“桂花糕”。
燕子姐见我盯着“桂花糕”,问我:“好吃吗?”我说:“不知道,不过我看上去它还不错。”
可能燕子姐觉得我是个吃货,我选的零食应该不会错。她要求她买单,然后我们俩一人一半,我愉快地同意了。
老板把“桂花糕”从中间来一刀的时候,燕子姐问:“为什么要切,切了就不好看了。”老板说:“我要保证它质量,要熟透才能给你能吃。”
老板把我们那一炉的放边上,我理解的是缓缓给加热,让里面都能熟透。
接着她开始新的一炉,倒浆的时候燕子姐又问:“这个白色是啥?”老板答:“米浆。”燕子姐又问:“它有啥用?”老板答:“加热后就凝固了。”
我那会特别想跟老板说:“不要和一个只会吃不会做的人讲原理,你管好她吃就好了。”
老板人很好,一一给燕子姐回答了她的疑惑。
从上浆,加糖,自制红豆,再裹酱,加热翻转,一个“桂花糕”至少10分钟,全手工,2.5元一个真的不贵。
我们的“桂花糕”如约而至,我和燕子姐一起分享了它。燕子姐直夸好吃,问我:“你留老板电话了嘛?下次还有的吃嘛?”
我乐了,把刚才和老板聊天的话转给她:“老板是以为今天周六才到公园这来,谁知道这个周六大家都上班,她一会就回农村了,现在在外务工的都回农村了,那人多,生意比我们这好。”
燕子姐有点遗憾,觉得吃一小半不过,我提醒她刚才中饭其实我们都已经吃饱饱了,不要再吃撑了。
实际上,“桂花糕”是我初中时候记忆里的味道。尽管今天这个老板的“桂花糕”做法很正,原料也不错,却还不是我寻找的味道。
可能那是故乡的味道。
虽然如此,还是非常感谢今天遇到的老板,毕竟她做的“桂花糕”带有钦州的味道。
希望有机会,老板能经常来卖“桂花糕”,那样就可以经常解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