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年全国的学校均推迟开学,所有的学习培训一律转到线上平台,自此,之前对在线教育的众多争议戛然而止,所有的声音都指向:在线教育将成为未来必然的趋势,这场疫情将“在线教育时代”提前了至少五年。
笔者也看到了,在线教育的“原罪”在这次疫情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传统学校的老师转型网络主播纷纷失败,教育部门对接的不少初中高中投入的巨大网络录课平台状况百出,而事实也证明了,让孩子抱着iPad上网课的效果,就像安排“孙悟空看守蟠桃园”一样一言难尽。
随着在线教育的方向趋势已定,没有烧出盈利模式的传统互联网教育头部公司融资困难颓势尽显,传统巨头“学而思”“新东方在线”、新晋的“跟谁学”等学会了互联网运营后逆袭。
而经历这场疫情后,传统线下教育巨头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进入线上教育的战场,之前以投资为主的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早已虎视眈眈,纷纷以公益的名义直接加入战斗。
的在线教育市场,注定群雄并举,收编线下培训资源的传统巨头强者恒强,拥有全新商业模式的“新贵”已杀出一条血路,部分传统的互联网教育公司携先发优势及充沛的融资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乘胜追击,随着疫情接近尾声,在线教育的“冰与火之歌”即将拉开序幕。
少儿在线教育的三大阵营
在线教育有两大市场,一个是少儿市场,从早教到四、六级考试,以“好未来”、“新东方”、“朴新教育”等为代表;一个是成人市场,例如“尚德教育”等专注于考级与学历提升。由于成人线上教育市场占有率偏小且市场固定,以老牌的“尚德机构”、“会计网校”、新晋的“网易云课堂”等为代表,限于篇幅在此不做介绍。
本文主要分析少儿线上教育市场,这个赛道极其拥挤,无论是主打素质教育的“国学”、“逻辑思维”、“少儿编程”,还是传统的“K12教育”都属于刚需,每个细分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品牌。
这个赛道目前的主要战力有三大阵营:第一阵营是以传统线下教育巨头转型,如好未来的“学而思”、新东方的“新东方在线”;第二阵营是以“猿题库”、“作业帮”、“VIPKID”为代表的纯互联网基因的互联网教育公司;第三阵营是以“跟谁学”、“火花思维”、“大山教育”为代表的拥有新模式、新产品、以及区域线下巨头转型的一些新晋在线教育公司。
当然,还有一些传统互联网巨头也在疫情下纷纷下海试水,例如这次疫情被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一星好评的“钉钉”。
但是真正未来的主战场,依然在学生市场,利润最大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就是K12教育市场。俞敏洪说,就算新东方和好未来加起来,也不足整个K12市场的10%。
而传统K12教育受到各地教育政策的影响,每个地域都盘亘着一些线下机构,比如刚上市的大山教育。K12教育的市场容量很大,但是被专业、教材、考试重点切割呈现碎片化,线下培训市场诸侯割据。
一场疫情,倒逼所有的线下培训机构认清一个事实——线上教育是未来的必由之路。
有能力的,向新东方在线学习,向互联网教育转型,如精锐教育就全面转型在线教育平台。另外一部分,则毫不犹豫地接受有着强大线下基因的互联网教育巨头,如好未来收编,依托“学而思”的品牌及好未来的资金资源做区域化线上线下复合经营。
而曾经铩羽而归的阿里、腾讯,也借助自身庞大的技术与云计算能力,钉钉、腾讯课堂纷纷携手传统教育体系内的各大中学、高中赋能传统K12进行线上教育赋能,以期在K12教育赛道上实现线上教育的“弯道超车”。
在疫情下,略显尴尬的反而是笔者眼中传统的互联网教育品牌。例如年开始的资本寒冬,有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限制互联网教育公司VIE架构海外上市,倒闭了一批依靠融资拿美元资本的投机教育机构,其中倒闭的又以恶性竞争的少儿英语培训为主,例如VIPKID创始人米雯娟就坦言,单个新客户获客成本达到了四千元以上。
叠加年教育部要求所有培训机构师资一律需具备教师资格或外教备案的新政,年的数据显示,曾经“群雄并起”的互联网教育行业已是焦土一片,学霸一对一、朗播网、韦博英语纷纷倒闭,沪江网校陷入困顿,甚至曾引领外教英语1VS1的VIPKID融资缩水,频曝负面,以致在整个春节期间悄无声息。
学生线上教育市场五大赛道
一、K12教育类
市场容量最大、利润最高但竞争最激烈的,永远是K12教育的赛道,已经诞生了第一个A轮融资就美股上市且市值破百亿美金的“跟谁学”,还有好未来的学而思、新东方的新东方在线均在此布下重兵,各种深挖“护城河”。
借助云计算的科技优势以及各地学校的强力推动,阿里的钉钉顺利从办公APP转化成全网下载量第一的青少年家庭作业APP,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少年纷纷“一星好评”,当然腾讯课堂也携公益课程入局K12在线教育,传统的地方诸侯,例如大山教育上市后也依托区位优势由线下向在线教育转型。
因此,这个赛道竞争已经十分惨烈,所以掉队的也是巨头,例如沪江网校等。
二、素质与工具类
互联网教育这个行业就是由此而起,其中英语培训最知名的莫过于引领外教1V1的VIPKID,大语文类的立思辰、数学类的洋葱数学,新晋逻辑思维领域的火花思维,还有在线教育工具类,例如发力AI教育的洋葱数学,以及教育工具类的学霸君,猿题库等一系列纯互联网基因的在线教育公司。
当然,掉队的也不乏知名企业例如“学霸一对一”倒闭(注:这个跟“学霸君”没关系,纯躺枪)。
三、早教类
由于学习对象大多是无自主学习能力的学龄前儿童,早教行业一直以线下培训机构连锁加盟为主的经营方式,例如“金宝贝”、“东方爱婴”等,当然还有曾经曝出负面备受诟病的“红黄蓝”。
这些早教机构辐射范围多以一线偏二线城市为主。这个行业已经有传统教育巨头进行线上教育试水,例如好未来年就投资了知名早教品牌APP“小伴龙”。
由于早教领域受政策影响相对较小,且以线下培训机构为主,近两年也涌现出一些新晋的互联网早教品牌,例如数学逻辑思维领域的“火花思维”,还有“凯叔讲故事”,除了传统的睡前故事例如讲三国、西游记,也开发了一系列早教课程例如国学早教项目每天三分钟,国学童子功,顺利加入了这一利润相对丰厚的细分赛道。
四、母婴教育类
这是一个比较早期,但是潜力巨大的细分领域,孩子教育是否成功,更多的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理念。
得益于80、90一代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力军。传统的母婴类教育品牌,利用自身巨大的流量及客户粘性,纷纷开始转型,例如“宝宝树”引进好未来1.5亿战略投资后,在年与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美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发多元化内容形式的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生态系统。
五、留学考级类
最早的一批美股上市教育公司基本得益于此,例如年上市的新东方,之后叱咤在线教育乃至教育投资的一批企业家均发源于此。
当然,随着学生留学消费市场的萎缩,一大批曾经耳熟能详的考级培训机构渐渐消失,尤其是针对雅思托福考试的,例如环球雅思。
线上教育企业面临的八大风险
一、法律政策风险
在线教育市场,法律政策变化的风险永远在第一位,一项国家政策的更新,就足以改变整个行业。例如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多部委下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开始大力整顿以K12教育辅导的校外培训机构。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就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后,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盈利性幼儿园,这个《通知》的出台,直接影响了资本对幼儿园的投资乃至整个幼儿园行业的格局。
年11月15日晚间,新华社刊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禁止民办幼儿园上市。当晚,幼儿园上市企业红黄蓝股价当天开盘就大跌50%。国内企业威创股份(.SZ)等转型幼儿教育的企业也深受影响。
年8月31日,教育部办公厅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从事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
而对在线教育影响最大的则是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发布会,发布的首个全国性在线教育规范文件《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
这一规范文件针对公众关切的教学内容、机构收费、教师资质、经营规范、信息安全等问题提出了整改细则,同时教育部还将带头建立日常检查抽查制度,建设全国校外线上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建立APP黑白名单。
该政策的出台对整个在线教育机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明确机构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对于依赖预收费的一些在线教育公司的现金流带来较大影响,当然,最核心的影响还在于该政策明确规定了在线教育机构对教师资质的严格要求,尤其是配备外教比较多的外语教育行业,对于国内的外教严格要求教师资格,影响了一大批线下教育机构,基本上岗的老师都须拥有该资格。而对于在线的、人在海外的外教,有一定缓冲,目前只是需要备案和公示,备案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和工作经历、教学资质或教学能力说明。
由于国家密集出台对校外教育及线上教育规范政策及要求,年以来外语线上教育机构投资频率及投资金额均大大缩水,一大批外语在线教育公司陷入困境。
二、商业模式风险
传统互联网公司,之所以从开始获得巨额融资到年纷纷陷入困境,而传统培训行业在线教育品牌无论从IPO的数量还是财务报表的利润纷纷反超,商业模式的选择,是此消彼长的分水岭。
尤其是在线教育1V1的品牌,无论是VIPKID还是学霸1V1等,外教1V1商业模式既是当初互联网教育品牌逆袭传统线下培训机构的核心优势,也是最近纷纷破产或陷入困境的痛点。
1V1的商业模式从有争议,到今天已经被整个行业确认不利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在线教育的大班制虽然能通过名师摊薄成本提升利润率,但是从年传统教育直接生硬地搬到线上来看,这个商业模式的最大BUG就是用户体验不好,无法兼顾学生的用户体现,课程结束也没有办法吸引学生及家长持续付费。
而美股IPO的“跟谁学”独辟蹊径创造出的“双师制”,能相对好地平衡两种不同商业模式。
笔者看到,外教1V1的典型VIPKID,也从年建立SAYABC等一系列独立品牌小班课,旗下的大米网校甚至融资万美金走上独立运营之路。
三、运营风险
在线教育从年开始,基本都是传统互联网教育公司的天下,与线下培训市场泾渭分明。无论是已经倒闭的由线上相亲上市公司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创立的K12的“梯子网”,还是年就开始创业融资的工具类的“阿凡提”、“百词斩”等公司。
但现实却是,传统互联网教育公司携先发的商业模式,以及在线课程和工具基于互联网高科技基因的产品技术研发优势,至今却未能保持太多的领先,反而纷纷倒闭或淡出主流在线教育企业的视线。
笔者看到,年能获得融资的工具类互联网教育公司就剩下学霸君、猿题库。某些融资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美金的传统互联网公司,都未能烧出一套符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原创版权课程体系,依然还是在沿用外国教材,无论是K12类或者是在线素质教育还是工具类,均欠缺对传统教育的理解,商业模式与产品的先发优势,均未能在竞争中打造出属于各自的护城河。
反而是做传统培训转型的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通过对互联网思维方式的理解,依托线下强大的运营能力与执行能力,无论是市场还是盈利能力纷纷在今天的在线教育市场实现了弯道超车。
四、财务风险
从公开渠道到行业内部,在线教育畸形的获客成本,一直是互联网教育公司最大的压力。
疫情时期,一大波在线教育公司以各种免费赠课的方式,出现在春节档的各类节目上。这个特殊时期,能够爆发的在线教育公司只有这三类:
第一类是商业模式得到验证,且经历资本寒冬大逃杀后,依然获得融资的传统互联网教育公司,例如“猿题库”;第二类是传统教育上市公司,例如好未来的学而思;第三类是互联网巨头依托自身的资源、科技、品牌优势直接进场,例如阿里的钉钉。
我们看到,这三类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无论是融资也好,自身流量便宜也好,还是互联网巨头试水也好,那就是财务都十分稳健,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不差钱”!
而笔者看到之前很多资金链吃紧的教育机构,例如IT培训机构“兄弟连”,语文培训机构“明兮语文”等,纷纷倒闭。
五、市场竞争风险
商业模式创新,不一定是未来竞争的重点,笔者分析,未来可能不再有纯线上与线下之分,以K12教育的赛道为例,此次疫情下,各方均虎视眈眈布下重兵,以赠送免费课程的方式提前掀起在线教育的“流量之战”。
刚上市的互联网教育新贵网易有道,于年1月4日宣布向武汉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寒假线上课程,新东方、好未来、跟谁学等公司纷纷跟进。
新东方宣布,自1月27日起至疫情结束,将为全国中小学生开放免费同步课程;好未来宣布疫情结束前,全国所有教培机构都可以免费试用直播云的线上教学系统;跟谁学捐赠份寒假正价直播课,旗下在线直播平台“微师”将向全国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免费开放。
虎视眈眈的互联网巨头们如阿里、腾讯也纷纷发力。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优酷、钉钉宣布联手发起“在家上课”计划;支付宝“小宝教育”整合免费线上教育资源;淘宝大学宣布将为K12学校等开通专属通道,免费部署云课堂。腾讯教育联合多家免费教学服务,推出腾讯教育“不停学”联盟。
反观在线教育的中小玩家,此次疫情无疑将在线教育企业被迫拉入了“快速赛跑模式”,各方巨头纷纷携资本燎原之火加入赛道,甚至以免费的方式加入竞争,未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注重课程质量,如何浴火重生,是中小在线教育企业所需要面临的生死大考。
六、知识产权风险
在线教育未来的竞争,很大一部分会成为科技的竞争,AI技术、云计算技术的突破,很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
未来在线教育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各自的科技储备,尤其是自有知识产权的战略储备。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之一互联网教育公司洋葱数学,就全面升级为洋葱学院,用科技为在线教育赋能。
这一点在工具类互联网教育领域尤其明显,年百度和学霸君就展开了一场诉讼大战。先是学霸君指责百度在旗下多个应用分发渠道下架学霸君,目的是为了扶持自身项目“作业帮”。
接下来就是百度通过更新百度百科“学霸君”词条来做出官方回复,指责学霸君未经允许抓取“百度知道”的资源并用于商业用途,涉及抄袭内容多达万条以上。双方争论的落脚点,都在百度知道上那些通过用户生产内容形式产生的内容的所有权上。
而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少儿英语在线教育领域,头部企业已经纷纷进行知识产权储备。例如DaDa就相继引进了PLE教材、Reach课程体系、“Highlights”等系列读物教育类公司。
对于未来的在线教育赛道的竞争,知识产权版权的研发与保护,无论怎么投入重兵都不过分。
七、人力资源风险
所有的竞争在今天来看,都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核心人才有多重要不用赘述,就像笔者无法分清到底是马云成就了阿里,还是京东成就了刘强东,或者没有张小龙是否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