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挑战赛#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看着快递箱里的盒子,如今,我也是大包小包的送月饼回家的人。那是儿时的我,眼里比超人还厉害的模样。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节要到了,父亲要回来了。我在母亲的示意下,已经跑去路口看了不下五遍。
终于,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道路尽头的拐角处,我飞奔回院子里大喊:姐姐的爸爸回来啦!
母亲嗔怪道:难道不是你爸爸?
我扮了个鬼脸转身又跑了出去。
影子越来越近了,看父亲走路的姿势,明显手里拎着东西,而且还挺沉。我咽了咽口水。
远远地听到爸爸喊:快来!
我跑过去,接过爸爸手中的行李,却惦记着哪个袋子里是月饼呢?
我围在桌前,和母亲一起盘点爸爸的行李袋:一包换洗的旧衣服,两个用旧的电灯泡,一瓶新发的洗发水,还有两卷未开封的卫生纸。
母亲故意说,你看看想吃哪个?
我盯着那两个还未打开的塑料袋,母亲笑着打开了袋子,两包散称的字母饼干,一盒漂亮的月饼盒!
我简直要跳起来了,太漂亮了!
母亲说,要等晚上献过月亮后才能吃。
在母亲的眼里,月亮就是神仙,必须先给他们吃,我们凡人才能吃。
我拿着两块饼干,坐在门槛上,等天黑,等着月亮爬上来。
过完白露的天,夜越来越长。太阳刚落山,月亮便露出了影子,一点一点往上爬。
母亲拿出三个盘子,一盘放饼干,一盘放月饼,还有一盘放早上刚蒸出来的白馒头。父亲搬出一张桌子放在院子里,朝着月亮的方向。
暖黄色的月光下,父亲讲起工作上的琐事,母亲分享玉米的收成,而我盯着月亮上似有似无的桂花树,细数着时间,不时,偷瞄一眼桌上的月饼
母亲终于宣布:可以开吃了。
我从母亲手里接过小盒子,刚好够我们一人一个。
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橘色的包装盒,小托盘里一块乖巧的月饼静静躺着,我轻轻取出来,掰下一小口,土黄色的外皮里,是满满的黑芝麻!霎时间,院子里飘起一股芝麻香和面油混合的清香。
我品着月饼,望着月亮,心想,要是天天都是中秋节就好了。
我把小盒子收起来放在抽屉里,成了我一个小小的收纳盒。
后来有一次,父亲单位效益好,他带回来足足三斤软香酥。
母亲照旧献了月亮。给我们一人分了两块,剩下的,就催促着父亲送去了奶奶家。
我坐在院子里,剥开银白色的防油纸,层层酥皮已经迫不及待掉了下来。我拘起防油纸,将酥皮一点一点抿进嘴。诱人的馅儿时时勾引着我的五脏六腑。我张大嘴巴一口吞下,放在嘴里慢慢吞噬,甜丝丝软糯糯,真是回味无穷。
另一块,还要留着明天吃。
中秋节的月饼,是诱人的,也是吃不够的。
有一年,父亲工作不稳定,一直快到月亮出来,母亲才放下手中的农活,骑着自行车出去了。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捏着一包村里人自制的月饼。
两块五一包,总共四块。
那时候,因为离学校近,表姐表弟也住在我们家,加上我和弟弟,母亲拆开月饼,给我们一人一块,她没有。
月饼是广式的老月饼,五仁馅。初学月饼制作的村民技术可能还不够精良,我使劲掰开,淡淡的五仁清香扑面而来,夹着的红绿丝儿被我折成两半,清晰可见的冰糖,瓜子和花生,我递给母亲一半。这次,母亲说,不用献月亮。
后来,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了。父亲的工作时有时无,偶有几次,还带回那种需要用餐叉的小月饼,莲蓉、芝麻、红豆……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再后来,哥哥姐姐离了家。家里的农活也多了,中秋前后正是摘苹果袋的时候。父亲有时候也没有假期回家,单位再发了月饼,他也总是攒着,到过年的时候带回家。
我说,别留了,都过期了。
父亲说,粮食怎么会过期。
就这样,月饼,成了我们家过得好坏的一个依据。
我想,总有一天,我也会带着公司发的月饼回家。
等到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后,我就对公司的节日福利充满了期待,离我带月饼回家不远了。
好不容易盼到中秋节,不爱仪式感的老陕们让我大失所望,居然只发了一张简单的购物卡。
月饼,还是需要自己买。
说来也怪,我工作过的地方都不喜欢发月饼福利,他们总喜欢自以为是的发卡,发水果,这也成了我心头的一个结。
当别人吐槽公司发的月饼不好吃的时候,我只想着,有月饼就不错了。
如今,我辗转了两个城市,换了几份工作后,公司每次过节,也都会有相应的福利。偶尔也有客户答谢,还会送来节日福利,我像个贪污犯一样贪婪地盘点着收到的月饼礼盒,然后一起打包寄给母亲,告诉她:你看,我有这么多月饼!只可惜,我不能亲手带回家。
举头望明月,没有人抢食的月饼,不用藏着掖着的月饼,无需省着吃的月饼,反而,失了儿时的味道。
但是中秋,不可无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