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远见互联网抗疫进行时三云课堂
TUhjnbcbe - 2025/6/30 17:21:00

本期话题:疫情之下,“史上最长寒假”诞生。教育号召“因地制宜,停课不停学”。2亿师生走向“云课堂”,“在线教育”成“新刚需”。“云课堂”的体验如何?用户需求发生了哪些改变?抱团合作能爆发出怎样的社会价值?疫情的考验和洗礼,又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和思考?

受到疫情影响,大、中、小学不得不延期开学。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学”让“在线教育”迅速走进大部分学校和家庭。数据显示,1月18日以来,“在线教育”涨幅明显,搜索的热度环比上涨%,K12教育成为用户的最大需求。

17年前的非典时期,主流的“在线教育”方式是录好课程播给孩子看。17年后,“在线教育”的概念和范围有了很大的突破:移动手机和5G的使用,让“在线听课”变得更方便和直接;直播、人工智能、大数据,让老师能和学生实时互动、制定更多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除了语、数、外等传统课程,还有美术、舞蹈、体育、科学等内容;从一对多的大班课程到一对四的小班直播,再到一对一的直接辅导,都相当抢手。

不少线上、线下的教育机构争相为各个学龄的学生开通了免费的“在线教育”课堂,比如VIPKID就启动了春苗计划,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万节“春节在线课程”,短时剧增的市场需求把它们推到“快车道”,同时,也让它们看到了突然爆发需求的背后,需要正视和思考问题。

主持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远见》栏目制作人王思远(左)

对话嘉宾:VIPKID春苗计划负责人郝辰光(右)

“停课不停学”促网课多元发展,传统老师纷纷“上线”

思远: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在线教育”、网上学习这件事,应该怎么去理解?“停课不停学”的“学”是什么?

郝辰光:“停课不停学”是倡导我们“终身学习”。教育分成一对一、大班、小班等不同手段。“在线教育”机构,要在关键时刻来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网上会看到有很多的课程,有数学、语文、外语,还有体育和艺术。

“停课不停学”只是方向性的倡导,里边包含学校、家庭和课外辅导三个方向。每家教育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知识类的课程其实适合大班,像英语就是我们外教和小朋友一对一地交流,因为语言需要在情景中实践,音、体、美则适合小班课程、有同伴竞争的学习。

K12教育火爆,中小学生线上互动答题(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思远:这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视频,有的线下老师没上过网课,光开场和同学打招呼就各种窘况频发,上了热搜。这也说明对原来线下的老师来说,本身是新的挑战。现在的课程整体而言,哪些学科最受欢迎?

郝辰光:线下的老师突然间转到线上,相对来讲比较痛苦,他要去练习在线授课的这种互动模式和形式。至于哪些学科最受家长欢迎,最优先的是数学和英语,然后是语文大讲堂。孩子们其实更希望互相交流和学习。所以像春苗计划的课程都是比较适合大班授课,比如说老师发起问题,也是孩子们之间互相互动。从2月1日开始到现在,上课的人数越来越多,整体上(人数)应该翻倍。公开课上课人数比之前翻了至少5-10倍,每一堂课在线人数在我们的平台里达到几万人,在其他的大平台当中,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

简单说一下春苗计划。开始“停课不停学”之后,我们给小朋友们提供寒假和春季的这些课,一直到疫情结束。在春苗计划里,我们提供了英语和数学两门课,从小朋友4岁一直到小学六年级,可以每周4天上春苗计划的课程。我们的老师是一对大班的名师,完全可以支起一个老师对上百、上千个学生,这种互动模式我们已经经过了多轮验证和培训。另外一种是一对一,过年期间(需求)量也增起来了,所以我们在大量招聘和培训。

行业呼吁:科学设置课程安排,教书更要“育人”

思远:刚才说了很多努力,也要看一看问题。家长们会反映哪些问题?哪些需要改进?

郝辰光:第一,孩子不可以一直盯着电脑电视,现在有大量的课程,孩子不得已一节课连着一节课来上,视力和身体都受不了。所以应该中间加一点眼保健操、广播、体操等。其次,还要有一些心理建设类的课程,帮助小朋友意识到疫情,同时传递自信、乐观的价值观。

思远:一场不期而遇的网上开学典礼,让“在线教育”可能又迎来了一波

1
查看完整版本: 远见互联网抗疫进行时三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