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第一,孩子通过兴趣班的学习,可以使其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等得到良好的发育。
比如乐器班,孩子通过练琴,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这对孩子的发育非常有帮助。
女儿小时候对古筝非常感兴趣,她动作协调能力的提升与练习古筝密不可分。
第二,孩子通过兴趣班的学习,可以提高其对于美的欣赏能力。美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孩子热爱生活,对于塑造健康人格也非常有意义。
女儿从小对画画感兴趣,也许她觉得可以通过绘画来记录眼中对于世界的认识。
她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在绘画中得到提升,绘画也丰富了她的人生。
第三,孩子通过兴趣班的学习,为其日后上学后文化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都知道,英语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积累。
如果孩子从小学习英语的话,那么等他上学时再进行英语学习就比较轻车熟路了。女儿从6岁开始学习英语,最开始报的是外教口语班,她也非常感兴趣。
从上小学开始,她的英语就一直都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她对英语的学习也是乐在其中。建议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帮助孩子去体验。我想从另外二个角度来分析下报的必要性!扩展孩子社交的宽度。
说人话就是让孩子有除了幼儿园之外的社交,就当是玩,顺便还能学点东西,何乐而不为呢?万一发掘到宝藏孩子呢?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带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去看世界,甚至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
当初带孩子去早教难道真的是“学”吗?当初整天带孩子遛弯难道是为了“溜”娃吗?还是当初整经常参加的亲子活动是为了“亲子”吗?恐怕不是吧!至少我不是。
我仅仅是带娃出去见见“世面”,让同龄的娃们“唠唠嗑”,他们也是喜欢和同龄的娃们交流,其他的就是顺带的事,娃没学下多少,反倒老母亲学会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
我记得大宝早教之前我也经常带出去“溜”,玩也没有合适的小朋友玩(太小可能也不会玩),虽然在尽力引导了,但还是腼腆胆小的样子(有天生就胆大善动的宝贝)。
但是自从去了早教后结识了一帮同学,好家伙,慢慢的就不鸟我了,反倒老母亲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喝口水吧!热了脱衣服啊。
都有体会吧,这其实本质上学多少没关系,和同龄的小朋友愉快的互动就行了,这就是一种社交行为,让孩子们有自己的社交,而我们做得不正是扩展他们社交的宽度吗?
而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父母也不焦虑没有“功利心”了,玩开心就行了,学不学到东西是次要的。看着他们玩得满头大汗一脸尽兴不香吗?
而这种不功利的心态就不会被培训机构营销,只要孩子喜欢,愿意就报,不喜欢再怎么也不报,因为也不是为了培养一个画家、钢琴家什么的,咱家娃就是普通娃,最重要的学会自己选择,接受自我。
学龄之前我们不是一直这样做的吗?不就是让孩子学会玩,开心的玩吗?不就是让娃们多方面全角度的扩展社交,接触知识吗?
正是合适的年龄,对未知充满兴趣的时候戛然而止,切断孩子扩展社交、探索未知的兴趣,是有多狠心啊!可能有一种观点是,幼儿园难道不是同龄孩子社交吗?
没错,我说的是扩展社交额宽度,仅仅一种是不够的,要全方位多角度,尽量去用你的条件去扩展。
就好比你整日单位、家庭、两点徘徊,你也很累吧,你也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也想周末邀闺蜜去狂欢吧。
可是看看银行卡的余额,唉,算了吧!就这样陷入无限的徘徊。挣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让孩子有条件看这个世界吗?
我们的童年和周董的稻香唱的是一样一样的,而现在的孩子们之间已经被钢筋混凝土隔断了太多的乐趣与联系!我们只是尽量让这些隔断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