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伏天勿忘六月黄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4/12/31 8:47:00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做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本文来源:西安日报」

○申功晶

农历六月,入了伏,天气溽热,胃口大减,苏州人讲究“食宜清淡”。然少了大鱼大肉的餐桌,似乎缺了一抹鲜味。

清晨,我提着篮子来到农贸菜场,一只只小螃蟹口吐泡沫、爬得活跃。突然想起了苏州的一句老话:忙归忙,勿忘六月黄。

“六月黄”,俗称“童子蟹”,正处于大闸蟹的青少年期,也就是螃蟹中的“小鲜肉”,壳软、肉嫩、味鲜。苏州有句俗语:再鲜不过六月黄。诚然,六月黄成了老苏州餐桌上佐酒下饭的一味好物。

记得还在读小学时,一个暑假的傍晚,堂叔提了一网袋六月黄,敲开我家的门,递给父亲:“乡下亲戚送的,给孩子尝尝鲜。”我趴在案上写作业,瞄了一眼网袋里的螃蟹,那个头还不及普通大闸蟹的一半大。真心佩服苏州人,这么小巧的玩意儿也能翻吃出名堂来。

父亲用清水把它们一个个洗刷干净,一刀切成两半,掏去肚肠和内脏,用水调和一小碗面粉加点食盐拌匀。在蟹的横切面上蘸满面粉,放入油锅几十秒煎制封口。加点葱、姜一起煎香,再用中火烧热砂锅放油,把沾了面粉的螃蟹放入锅里煎炸,待颜色变红后取出,沥干。再用面粉加入少许冷水和打碎的新鲜鸡蛋调成面糊,将面糊裹住螃蟹翻炒,让面糊均匀裹着蟹块。

父亲给我做了整整一大碗“面拖蟹”。刚一上桌,我就迫不及待用手抓着吃,蟹壳软薄如翼,蟹肉鲜嫩细软,蟹膏丰腴软滑,成流脂状,我连壳带肉一起吞下肚,真真是“鲜到眉毛掉下来”。面拖六月黄的辅料,比螃蟹本身还好吃。吃完后,满嘴蟹油,惹得家中小猫蹭到我身上,伸出毛刺刺的舌头舔我的脸。

父亲的这道手艺,是从祖父那里学过来的。当年,祖父忙活一天回到家中,品一壶上好的桂花米酒,下酒菜通常两素一荤:一碟花生米、一碟萝卜干、一盘面拖六月黄。六月黄个头虽小,肉质丰满,蟹膏更是金黄流油,随便嚼一嚼,饱满鲜嫩,满嘴蟹鲜。对于懂吃的老饕来说,六月黄实乃人间美味极品。祖父老酒喝喝,六月黄嘬嘬;吃完螃蟹,把剩下的汤汤汁汁拌入白米饭中,那蟹鲜味渗透到米粒里,这碗米饭立马“升级提档”。

昔年,李白的下酒菜是“雕胡饭”(茭白),苏东坡的下酒菜是细鳞鱼(形状像鲈鱼),鲁迅的下酒菜是茴香豆,梁实秋的下酒菜是炝青蛤。比起来,六月黄大概是下酒菜中的爱马仕了。其实,六月黄除了做面拖蟹,还有六月黄炒年糕、酒糟六月黄等做法。汪曾祺曾说:“折腾吃,得有满满的烟火气,才有生之乐趣。”

吃,何尝不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吃的人,往往更会积极乐观地生活,更热爱生命。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吃的不是六月黄,是人间滋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伏天勿忘六月黄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