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0/6 18:47:00
前几天,一条标题为”2万月薪聘请名校学生养猪“的新闻引网友们的热议。网友们都炸开了锅,有些网友自嘲道:“我连养猪都不配?”也有些网友说,这里的养猪可不是单纯地喂喂饲料,而是需要专业养殖技术人员的。但是A梦君注意到的却是新闻里“针对知名高校”这几个扎心字眼,这说明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拿2万月薪养猪,这是只有知名高校的孩子,才能接触到的机会。很扎心,却很现实。01教育里同样存在着“二八定律”,20%人拥有着80%的顶级教育资源。小到幼儿园托管班,大到出国留学深造,中国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一直都存在,并且远超我们的想象。有的孩子幼儿园就开始接受双语教育,有的孩子还在走十几公里的路去镇上的小学;有的孩子参加各种竞赛研究着机器人模型,有的孩子连多媒体教室都没见过;哪怕大家都冲出重围,考上了大学,大学也分三六九等,名牌大学的孩子接触着最顶尖的资源,普通二三本的孩子难以望其项背。就像那位轰动一时的北京高考状元,他坦言,自己出生在北京中产家庭,父母是外交官,获得的教育和资源是很多外地或农村孩子得不到的。拿今天的这条新闻来讲,就算专业对口,许多普通大学的学生看到招聘信息也只能望而却步,因为学历的门槛就已经将他们拒之门外了。去年刷屏朋友圈的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世界》里,作者一开始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为醒目的对比:“这近乎是两条教育的平行线”一条是90多人考上清华北大、一本率超过九成的名校“成都七中”,而另一条则是中国贫困地区的所高中,有的学校能考上一本的仅为个位数。这样的平行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一二线城市的孩子和三四线城市的孩子,重点中学的孩子和乡村中学的孩子,甚至是同一个学校精英班的孩子和平行班的孩子……一边享受着优越的学习条件和资源,而另一边只能在落后的起跑线上拼命追赶。他们似乎就在这条永远不会交叉的平行线上。少部分人通过不懈的努力越到了平行线的另一边,而大部分的人只能在原轨道上羡慕着那些生来就有着优越条件的人。02不得不承认,世界就是这样不公平,在父母想尽办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有些人就生在终点。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曾做过这样一期让人印象深刻的活动:节目组走进高中校园,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誓师大会:他们让所有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后,节目组每提出1个问题,答案为“是”的孩子就可以往前走一步。接着,节目组依次念出了这6个扎心问题:1.你的父母都接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吗?2.你的父母是否为你请过家教?3.你的父母是否持续让你学习功课外的一门特长且目前还保持一定水准?4.你的父母是否让你拥有过一次出国旅行?5.你的父母是否承诺过你要送你出国留学?6.从小到大你是不是父母心中的骄傲,他们是否一直在亲朋面前夸奖你?六个问题问完,一些孩子一路向前,一些孩子还站在原地。其实听完这六个问题,比那些站在原地的孩子更扎心的,是他们的父母。他们会怎么想呢?“别人家的孩子上过私教辅导,学过钢琴舞蹈,甚至出国旅行留学,可是我的孩子呢?他拼不了爹妈,拼不了家境,除了努力,他什么都没有。”眼看着别的孩子遥遥领先,自己的孩子原地不动,他们能不焦虑吗?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让一二线的父母焦虑抢跑,也让三四线的家长盲目追赶,而又倍感无奈。远在深圳的表姐,从女儿出生起就为她规划好了人生的每一步,5岁学舞蹈、6岁学钢琴、7岁学主持,孩子上学见老师,放学见私教……她说别的孩子都在跑,她怎么敢让孩子停?哪怕是在家乡小城镇里的朋友,也在不停地给孩子报辅导班、找好学校,孩子的课外辅导资料一摞又一摞……无论在哪,孩子的成长线上,每一步都充满了父母同样的焦虑:“不上好的幼儿园怎么上好的小学,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人生就完蛋了。”所以,家长们宁可让孩子过一个辛苦的童年,也不希望他们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人。03在这条平行线的两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花钱给孩子请外教,有资源的家庭可以托关系让孩子进好学校。可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呢?三四线城市的孩子呢?一线孩子已经上腻了外教课,而他们连见到一个外国人都是一种奢侈。他们没有地区上的优越条件,家里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他们上昂贵的辅导班,父母教?说真的,很多父母难就难在自己也没法教孩子。于是如何让三四线孩子享受到一线的资源,成为了教育的一大课题。事实证明,两条平行线之前并不是毫无破解之法:在印度卡拉卡提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米特拉教授引入电脑让当地孩子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让当地的孩子能得到更多学习的资源;7.2万贫困地区的学生通过一块屏幕与成都七中一同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88人考上了清北,大多数人成功录取本科;一位生活在四线城市的父亲,为了让女儿也享受到一线的外教资源,选择了阿卡索一对一线上外教,每天25分钟,坚持陪孩子学习英语;……大到国家,小到家庭,总有人在努力改变着这两条平行线,努力在它们中间搭上一座桥梁。教育资源存在差距不可否认,但我们并不是毫无办法:买不起学区房,那就想办法把家里的书房,打造成最好的学区房;线下请不到外教指导孩子口语,那就报阿卡索线上外教,同样能为孩子营造纯英语环境;去不了昂贵的夏令营,那就带孩子去郊外、去田野,让大自然教会孩子感知世界。人生的跑道无数条,我们或许没办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至少能让他在属于自己的那条跑道上自信无畏地奔跑。谈到教育资源,我们不去探讨背后的公平性,因为家庭背景、出生家境这些生来就注定的事情,就是没有公平性可言的。但纵观历史长河,从贵族教育到普及义务教育,从线下教育到互联网线上教育,两条平行线之间的鸿沟在不断地缩小,学校、*策、互联网……越来越多的桥梁在中间搭建,我们作为父母,与其盲目焦虑,不如认真思考,如何高质量的陪伴、用可接触的资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