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初初妈宝宝初初,女,3岁
两岁半的时候由于爸妈都工作忙,于是我被半路插班被放进了家里附近的一个幼儿园小班,那时候没有托儿班之说。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我,擦着鼻涕跌跌撞撞上到三岁半,中班只呆了半天就被突然放进了大班,原因不得而知,反正从我后来的成就来看一定不是因为我是GiftedTalented.四岁半的我,与我的差不多六七岁的大班同学们一直格格不入到毕业那天。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为什么作业本上写得是自己的乳名。因为我那时候甚至还没有被正式训练自己的官方姓名是什么,怎么写。五岁半,懵懂地毕业了,幼儿园里我学到了什么了?反正一直到毕业典礼被老师选中表演,留下来练习集体舞的时候还以为是因为犯错被老师留下来,痛哭流涕。
那种被拔苗助长的慌张和因为经常犯错而被质问的恐惧,我至今还记得。PeerPressure,我是从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体验了。多年后,当我成为家长,对于女儿我只希望一切遵循自然的教育规则。既然在这个环境里,我们就认认真真把每个环节都走一遍吧;既然不到年纪,我们就先上个过渡的托儿班吧;既然不住在对口幼儿园的小区内,那就拼下网速报名摇珠吧。
选择永远是最大的成本,成本付诸完毕后,后面的规划就很顺理成章了。作为刚刚搬家到广州的新家庭,要报名广州市公立幼儿园参加摇珠,首先女儿得先有广州户口。时间表拉出来,倒推着算,我从过年后的第一周就开始往返上海和广州两地,把女儿的户口从上海转到广州。等待是漫长的,等到户口确定落回广州,正式的选校流程就已经开始了。
在那之前,为了让女儿9月入学的时候软着陆,去年11月报名了附近比较普通的一家私立小托班,全天的课,一个半月后分离焦虑开始缓解。看到女儿每天上学主动要求拿书包去坐校车的时候,心里着实松了口气。等到7月毕业典礼的时候,她已经可以大方地上台走Catwalk了。不过纵然这个小托班的幼儿园开放了名额给女儿直升小班,我们经过种种考虑,比如园区硬件不够完善,外教课开展得比较疲软等长远的考虑,还是全力以赴赶一下广州市报名的大潮。
正式的选择公校流程开始于收集信息。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幼儿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