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oNews翟子瑶编辑/杨博丞
下午三点,小学门口人头攒动,家长们望着校门口,注意着自己的孩子跑出校门。他们有的被家长接走回家写作业,有的坐上了托管机构的大巴,还有的学生被家长接走,转而去往各个培训班。
学校门口等孩子的家长反应大多是:“学校管体育,家里管文化课”。
80后、90后这一代的家长知识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以及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重视提高,催生了各类培训结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信念,从选择小学开始,便开始考虑到了未来初中的升学以及高中的学校选择。“这所小学虽然一般,但可以升入XX初中,初中的优势更大。”家长Vidan说。
「DoNews」在对家长的探访以及培训机构的探访中,了解到了家长们对孩子报班的不同选择,教育需求以及线上线下培训机构的市场空间,试图揭开教育行业的冰山一角。
家长们的谈资与焦虑
不断加码的补课培训背后有家长对孩子的升学焦虑、家长之间聊起孩子报辅导班时的谈资。
当家长们在一起聊起孩子时,不免会互相了解其他家的孩子报了什么辅导班,互相之间也会攀比。别家的孩子上了觉得好,自己家的孩子也给报上。“其实这也是一种冲动消费。”Vidan无奈地说。
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周末的时间是用来补课的,每个孩子的辅导班一般都在三个左右。英语课程、运动类的兴趣班、再加上一门逻辑思维类的课程已经几乎占满孩子的课余时间了。
Vidan本身有英语老师的教学经验,在给孩子报线上辅导机构时,更有自己的甄别能力。上过VIPKID、vipgr、阿卡索等机构的试听课后,她最后给孩子报了阿卡索英语。
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纯欧美外教是最能吸引家长和孩子的部分。但Vidan在上试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欧美外教参差不齐,还会出现划水闲聊与课程无关的情况。阿卡索虽然有菲律宾外教,但会遇到认真上课的老师。有英语教学经验的Vidan会选择口音不太重的外教让孩子上课。
一年级的学生,每周都会有小考,根据卷子的正确率,孩子考试结果会分A、B、C、A+等级别。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得了A便开始紧张,得A意味着只错了一道题。孩子考试时,家长比孩子更加紧张。
焦虑的家长们,为了孩子可以拿到更多A+,开始打听其他家孩子报什么辅导班,冲动消费开始了。由此,教育机构也抓住了家长们的心理,低价促销获客、广告投放吸引着家长们的注意。虽然考试不排名次,但会记录在学生档案,而这份档案将会影响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录取结果。引起家长焦虑紧张的是几年后的小升初。
优艺汇创始人关文卓在做线下艺术培训机构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家长们对于孩子们的焦虑,包括付在学区房高额房租、买二手房;不少工薪阶层的家长也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课外学习需求。在优艺汇的学员中,不少家长会给孩子报两三个不同的兴趣班,培养他们的音乐、美术方面的技能。
投资人也看到了教育的赛道和红利,不断增加对在线教育的投资。
线上对线下的挤压
“之前教育公司没这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