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角旁小学的钟声很悠远
TUhjnbcbe - 2023/2/6 15:58:00

爱一座城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角旁小学的老师们爱这所村小,却是因为爱这里的每个贫困学生,爱这里的每一个农村娃。

放学了,学校门前那片金*的稻子一浪接着一浪在秋风中翻滚,余应*闻着稻香看着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从他身边走过。

“余老师好!”

“余老师好!”

……

看着孩子们远去消失在稻浪里的背影,又让他想起年的那个秋天。

在上级领导的一纸调令下,年仅二十岁的他背着行囊,闻着桂花的芳香离开了玉山镇中心完小,徒步爬过望长坡,翻过凉风坳,穿过学校门前那片金色的稻浪,走进了这所风雨飘摇、伴他成长的村小。他是这里第二个“正规*”——都匀市民族师范毕业生;另一个毕业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瓮安速成师范班。他担起了学校的教导主任,主抓教学工作;他是这所村小的校长,统管全校。

角旁小学名义上是一所公办学校,其实还不如一所像样的民办学校,几间破瓦屋就是狂风暴雨泄愤的场所。代课教师们的课是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高兴上就上,不高兴上就不上;可以随时来,也可以随时离开。当地老百姓盛行一句话:角旁小学的老师上课——赶溜溜场。片区统考,角旁学校总是全*覆没,成绩倒数第一。

一天深夜,他还在油灯下备课,突然,挂在学校石楠树上的钟声响了起来,声音在夜色中传得很远,回音在山野中来回飘荡。后来他才知道半夜钟响的奥秘:打麻将玩*博游戏,“敲一棒——三缺一,敲两棒——差两个”。“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大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名扬天下,而角旁小学的钟声却让百姓寒心。在百姓心中,角旁小学就是一个*窝,白天课不上,*;晚上觉不睡,还是*。学生遇到难题,问这个老师不懂不会,问那个先生也借故推脱,然后就不了了之。

“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什么乡村孩子就享受不到应有的教育?这公平吗?”余应*看到学生们那天真的笑脸和渴求知识的眼神,他仿佛又看到了眼前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又走在父辈们那贫穷的山路上,他的心在滴血。

“这些孩子真是太可怜了,我一定要留在这里!”于是,他努力工作。那一年期末统考,他所上的三年级的语、数两科,均由全区倒数第一名升到正数二、三名,在整个片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角旁小学,这算是破天荒的一件事。

他起伏的思绪继续徘徊在过去的岁月里。

年8月,他成了这所人人避之不及的“学校”负责人。每天,他除了认真备、教、改、辅、访外,就将前几任校长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和现代教育作系统性分析。终于,他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把制度管理和人文情感融为一体,这就是角旁小学管理模式的雏形。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角旁小学的校风、教风、学风得到了有效根治,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彻底转变了教学风气,摘掉了教学质量低劣的贫困帽。

在第28个教师节那天,玉山镇镇长正在主席台上讲话。

“……角旁小学总成绩年年玉山镇第一名,开创了农村学校挑战中心校之先河;今年,又获全县学期考试一、二等奖,开创农村学校挑战县城学校之先河,还多次受到县委、县*府的高度赞赏……角旁小学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各种竞赛中表现不俗,在全国小学生希望杯数学竞赛中,全县唯一的金奖就花落角旁小学……角旁小学,三流的教师教出了一流的成绩……”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教师。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一个个走了,在其它学校“呆”不下去的老师一个又一个来了。只有他一个人独自坚守在这座村小。当地的老百姓们都说:“把孩子送到角旁小学,我放心!”中心校的校长说:“角旁小学就是余应*的炼丹炉,难管的刺头’(教师)进去就脱胎换骨。”

在他严于律已和热心帮扶下,有几个“刺头”同他一样倔强——扎根深山不走了!50余岁的汤仕兴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刚来时总是找这样的借口或那样的困难来搪塞教学工作,经过他多次说服和热心帮助,最终汤老师不仅成了角旁小学的教学能手,还成了玉山镇数学教学的领*人物,每年主动上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出来的成绩年年全镇同级同科第一,还多次受到县委、县*府的表彰。

他驻立在学校门前的花池边,思潮随着田间的稻浪翻滚。

角旁小学又到了报到注册的日子,就读二三年级的陈明宇和陈明厚兄弟俩还没到校,汤老师知道后,焦急地拨打家长电话,一个个被挂断的号码堆叠在手机屏上。因为学校教师都是包班上课,他准备等到放学后亲自到他们家了解情况。

陈明宇兄弟俩的家庭较为复杂。因为家境贫穷,他们的父母历经结婚、离婚、复婚的艰难历程,在这期间,两个年幼的孩子伴随着奶奶的泪水一天天成长。

午时的太阳火辣辣的,一位老人从学校门跑了进来,自称是陈明宇的奶奶,说孩子的母亲不准孩子上学,还说要用刀砍两个孩子。汤老师听说后,立刻拨通了他的电话。

“快!我们去陈明宇家!”

在陈明宇家,他们苦口婆心做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可铁了心肠的她就是不让孩子上学,并威胁说:“她生的孩子,她想要他们活就活,想要他们死就死。”最终,他们失败了。

不甘心的他立刻向村委会汇报了情况,村领导和他又来到陈明宇家,给她宣传*策,她不听;给她讲道理,她不应。在他与村领导分别的路上,他向玉山镇派出所报了案。晚上,他们同派出所的同志又来到了陈明宇家做思想工作,终于,陈明宇的母亲勉强答应让孩子上学了。第二天,陈明宇奶奶把陈明宇两兄弟送到学校,可这女人又把两兄弟的书包给藏了起来,该怎么办呢?他们是一支永不言败的队伍,饥肠辘辘的几个男人坐在中午火辣辣的田埂上继续分析、商量,他说:“失败不是角旁小学的座右铭,育人才是角旁小学的永恒丰碑。”我们去她家继续做工作。最终,女人把书包高高兴兴拿了出来,并给两个孩子系上了红领巾。

秋风阵阵,他们带着两个孩子穿过金色的稻浪,远处,青瓦屋的院坝边,女人和满头银丝的老奶奶挥着手:

“孩子,要听老师们的话,好好读书!”

一行人默默地走在上学的路上,两个孩子蹦蹦跳跳狭窄的田埂上,红领巾在秋风中一闪一闪的……

稻浪仍在秋风中翻滚,他的思绪也跟着翻滚。

“喂,余应*,你给我听着,如果你再不按时回家,我们就离婚!你到底要学校还是要家,老妈生病……”那是年妻子刘万英站在中火水库旁边的*土地上哽咽着给他打电话。“你叫我不种玉米改种紫薇我答应你了,可你就整天呆在学校不按时回家,一点不为家中分担一点农活,老妈跟着我满山跑……”

是的,学校的建设、成堆的资料,他确实好久没回家了,妻子有怨言也在情理中。学校离家就三四公里路,他很焦急,在同事们的再三劝说下,他回了家,妻子瘦了,母亲躺在病床上,在中学上学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他把医师请到家里……他反复给妻子做思想工作……他去了学校,向孩子的班主任了解了儿子的情况,他和孩子一起谈心,分析学情并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他把这一切处理妥当后,又毅然回到了学校,同他的团队继续在这里坚守。

年至年间,他亲眼目睹70余岁的母亲和30岁的妻子把自家的8亩多地种上了1万余株紫薇。在他们一家的影响下,中火村有十几户人家也跟着种上了不少紫薇。他教邻居们把紫薇编织成各种形状的动物和器皿,长大成型后卖了好价钱。

想到这里,他笑了。

近年来,国家提出“不让一人因贫失学,不让一户因学返贫”的口号。他所率领的角旁小学这支队伍一直践行着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地处中坪镇关田村民组的韩青徽、韩佳佳姐妹跨片区来到了角旁小学读书。当他知道兄妹俩父亲正在服刑,母亲早已离家出走,现跟随家庭负担很重的伯父在一起生活时,他连忙召集老师们开校务会。在8人的校务会上,大家毅然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举手表决免去兄妹俩在角旁小学就读期间的一切费用,并竭尽全力帮扶孩子完成小学教育。会后,他把学校的决定告诉了心灵极度受损的俩兄妹时,他们恢复了往日的欢笑。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经常自费备上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翻山越岭关田村看望俩姐妹,并激励她们好好学习,将来实现人生跨越。

落日的余辉中,他清晰记得在小学毕业那天,两姐妹来到了学校办公室站成一排,给他们敬礼、躹躬。在兄妹俩转身离开学校时,他们紧紧握住俩姐妹的手。

“孩子,遇到困难,记得回角旁小学找我们!”

角旁小学的学生越读越多。他站在新铺设的悬浮地胶篮球场上,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27个春秋,他在这块贫瘠土地上收获满满,多次被玉山镇*委、*府评为“优秀校长”,获瓮安县人民*府多次评为“优秀校长”“十佳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7个春秋,他同他的团队,在这里数着星星看着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背着书包走出大山。莘莘学子,不负众望,角旁小学先后获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金奖、铜奖32人,获州、县、镇级各种奖励上百项。

27个春秋,他同他的团队,在这里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悯农精神,培养出新时代大学生余人;在这里从教的每位教师先后获县级以上表彰不低于2次,获镇级表彰无数。

夕阳中,高大的教学楼的影子躺在金*的稻田里,多媒体教室的标牌在秋风中闪着银光,几个孩子在他身旁的篮球场上跑着,笑着……

他抬头看了看西山的晚霞,好像又听到角旁小学悠扬的钟声在群山中回荡,回荡在每个早晨的露珠上,回荡在每个*昏的笛声里,回荡在每年稻谷的芳香里……响得那么婉转,传得那么悠远。

1
查看完整版本: 角旁小学的钟声很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