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忌口 https://m-mip.39.net/nk/mip_4924134.html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IPTV(网络电视)总分平台共同实施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一座城》。活动将在全国各地选取70首代表不同城市的歌曲,通过“城”与“歌”的结合,集中展现一个时代的声音,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金寨县《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及桐城市《六尺巷》、凤阳县小岗村《在希望的田野上》入选安徽报送项目。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张灯又结彩……”这首脍炙人口的革命历史歌曲,一经在大别山金寨唱响后,迅速伴随着红*的足迹传唱了大江南北。
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人民*队的重要发源地。“立夏节起义”胜利后,在今天的金寨县斑竹园镇组建了中国工农红*第十一*三十二师。为了表示庆祝,当地人用地方民歌《小小鲤鱼压红鳃》的曲调《八段锦》,创作了赞颂苏维埃*权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段锦》是鄂豫皖交界大别山流传广泛的曲牌子,原来民歌名字叫《小小鲤鱼压红鳃》。安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谢林义细细地解构了这首民歌。原歌词是:“小小鲤鱼压红鳃,上游子游到下呀嘛下江来。头摇尾巴摆呀哈,打一把小金钩钓呀嘛钓上来。小呀郎来呀啊,小呀郎来呀啊,不为冤家不到此处来。”说的是少女怀春的遐想意境。
填词的作者罗银青是大西冲瓦屋湾人(今属斑竹园镇沙堰),年生。年春,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入*,夏秋之际结业后回乡参加农运工作,并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办起了改良私塾,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他擅长写诗作歌,出口成章,被当地群众称为“商南才子”。他受领任务时,正值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年农历八月下旬),触景生情,就创作出了一首名叫《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配以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民歌曲调“八段锦”,交给李梯云审阅。定稿后,罗银青在模范小学以打花棍的表演形式进行演唱,而编舞则由女教师陈觉民(王明的妹妹)来执行。在斑竹园长岭岗举行的第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上,《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舞表演十分成功,受到热烈欢迎。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当场对模范小学进行了嘉奖,并把教唱这首歌作为大会的一个内容。
罗银青还把油印好的歌词散发给参会人员,并当场进行了教唱。会后,少共县委将这支歌曲油印发给各团支部、各乡苏维埃,要大家学唱。这首歌由于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心声,流传的速度特别的快,整个苏区一片“八月桂花”,以至于后来几个地方都来争这首歌的诞生地。年八一建*节时,空*文工团首次把这首歌编入《革命历史歌曲演唱》节目,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公演,年,文化部和解放*总*治部共同受命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又把这首歌排在第二个节目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亮相,这两次轰动全国的演出,使《八月桂花遍地开》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经典歌曲。
年6月河南和安徽共同编写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中如此表述:“为了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府成立的喜悦心情,共产*员、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于年10月(农历八九月间),在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创作的著名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开始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
按此说法歌曲诞生在商城县,河南商城似乎获得版权。但这里有个历史上的行*区划问题:年以前,商城县南部习惯称商南,包括斑竹园、吴家店、果子园、南溪等地,但年这些地方被划归了安徽省,成立立煌县,现在属安徽金寨县辖区,因此安徽金寨有足够的理由称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
文:王洪彦
图:林兴毅
编辑:何娟
审核:洪潮张尹迪
(长按下载:金寨旅游App)
(长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