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老妇哀嚎半宿,冻死在自家门口,儿 [复制链接]

1#

故事发生在北宋仁宗年间,一日夜间,包拯正在阅读公文,不知为何突然困意来袭,包拯便趴在桌案上睡着了。就在睡得恍恍惚惚之时,包拯听见一个老妇哽咽着走来。包拯说道:“来者何人?倘若有冤情的话堂上问话。”那老妇说道:“启禀大老爷,草民实则是*,公堂之上阳气太盛,老妇无法现身。”

包拯听罢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本官日断阳、夜断阴,你有何冤情可对本官讲来,本官定为你做主。”那老妇说道:“草民名叫李桂花,祥符县白杨镇人,我要控告儿子忤逆不孝...”还没等那老妇说完,外面鸡叫三声,老妇不见了踪影,包拯一下子醒了过来。包拯赶紧找来纸笔,凭借记忆写下:“祥符县白杨镇李桂花......”

到了次日天明,包拯换了一身便装,扮做游方道士,孤身来到祥符县。等到了白杨镇之后,包拯向人打听:“敢问,咱们镇上有没有一个名叫李桂花的人?”那人想了一会,摇摇头道:“好像没听过这个名字。”这时旁边一个妇人说道:“李桂花不就是李四娘么,几天前刚死的,为了给她下葬,她那四个儿子还打起来了。”

包拯眼前一亮,追问那妇人说道:“你可知他们是为何打起来?”那妇人说道:“能因为啥,不还是因为钱?他们争着给老太太办丧事,无非是想独吞供礼。”包拯问道:“那李老太的四个儿子现居何处?”那妇人也是个话唠,说道:“从这往前走,第三个胡同,里面一排四家就是李老太的四个儿子家。”

就这样,包拯佯装算命道士,到李老太的四个儿子家中,以及附近村民家中明察暗访,得到了一些线索。李桂花十九岁那年嫁给同镇木匠贾有忠为妻,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多子多福,李桂花便一口气给贾有忠生了四个儿子,并分别取名叫贾福、贾禄、贾寿、贾喜。但是此后不久,贾有忠在一次外出做工时,意外身死,李桂花不得不独自扶养四个儿子长大成人。

为了能够多挣些钱财,李桂花没少吃苦,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她争着去干,寒冬腊月给财主家洗衣,三伏天里给砖窑烧火,白日外出做工,夜里回家还要织布到深夜。李桂花在三十多岁时便有了白发,四十岁不到时候,脸上已经长满皱纹,背也驼了下去。好在李桂花的付出没有白费,四个儿子都如愿娶妻生子,自己终于能够松一口气。

四个儿子成家之后便分了家,四家的院子都是挨着的,他们约定每家轮流照看母亲一月。李桂花对四个儿子是竭尽全力,付出所有,但是他那四个儿子,却禽兽不如。他们每日给老母亲的就是剩饭剩菜,让她住草棚,要不是怕人说闲话,他们早就想将老母亲弃置荒山了。李桂花没有钱花,便只好自己挑个竹筐到街上捡粪。

李桂花的大儿子贾福脾气最为暴躁,他看到母亲在街头捡粪,一脚将李老太太踢翻。贾福说道:“谁让你在这街头捡粪的,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兄弟四个虐待你了,赶紧滚回家去。”由于贾福的那一脚踢得太重,李桂花整整卧床了一个月,才能够勉强下床走路。

到了大年除夕的这天晚上,李桂花的四儿子贾喜架着老娘来到大哥贾福家门前,因为按照他们之前的约定,到了每月月底的掌灯时分交接老娘,贾喜一看天色黑下来了,像是送瘟神一般连忙将老娘架了出去。贾喜来到贾福门前,只见贾福家大门锁着,贾喜心中明白,定是因为老母在他家多养伤一个月,所以心中不平借故逃避扶养。

但是贾喜并不吃他这一套,老娘是他打伤的,就是在他家养伤,也理所当然。贾喜将老娘丢到贾福家门前说道:“娘,你在我大哥家门前等一会,或许我大哥出去喝酒了,这大过年的他不可能在外面过夜。如果你实在等不及,可以到我二哥三哥家去,我要回家吃饺子了,再晚一会饺子就该粘锅了。”说罢,那贾喜便自己回家,到家之后还不忘将门反锁。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空中开始飘起了雪花,李老太衣衫单薄,在雪中冻得瑟瑟发抖。眼看到了二更天还不见贾福回来,实在是冻饿难耐的李老太,去敲二儿和三儿家的门,贾禄和贾寿家中灯火通明,屋内欢声笑语,但是无论李老太太如何哭喊哀嚎,就是没有一个人愿意给她开门。就这样,李老太太哀嚎半宿,最后渐渐没了声响,次日人们发现李老太冻死在自家门口。

李老太生前人缘极好,众人得知她离世的消息,纷纷前来吊唁。她那四个儿子为了争夺供礼,不惜大打出手,最后四人商定将供礼平分,然后随便找个草席将李老太一裹下葬。他们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谁曾想李老太的冤*竟跑到开封府告状!

包拯将李老太的四个儿子,以及众位乡邻带到县衙,这时人们才得知,原来那个游方的道士就是赫赫有名的清官包拯。包拯先是质问贾福道:“除夕之夜你身在何处?本该到你伺候李氏,你为何无故躲避!”贾福说道:“那夜我其实就在家中,只不过是从外面锁着,制造一种不在家的假相,我气愤的是分家时母亲对老四偏心,多分给他两只瓷碗,故而怀恨在心,不愿接收老娘,想让她在老四家多住两天。”

包拯说道:“那夜你母亲的哀嚎你可曾听到?”贾福不敢狡辩,说道:”听到了。“包拯点了点头,说道:“押下去!带贾喜!”等贾喜带上堂之后,包拯说道:“贾福家大门紧锁,你为何将老母遗弃街头,致其冻饿而死?”贾喜辩驳道:“老爷可不能这样讲,按照我们的约定,到了掌灯时分就该老大管了,他耍赖逃避,老娘的死应该由他负责,而且我上面还有二哥三哥,这事怎么也轮不到我出头。”

包拯又将贾禄和贾寿唤上堂,两人的口供几乎一致,他们皆表示听到了母亲的哀嚎哭喊声。但是他们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他们认为既然是老四和老大交接出了问题,无论如何埋怨不到自己头上,他们索性就充耳不闻。后来到了后半夜,李老太的哀嚎声渐渐停止,他们以为李老太被贾福接回家中了,便躺床睡觉了,他们不知道的是,此时李老太已经冻饿而死。

审讯此案的时候,围观的百姓不止上万,包拯审案的时候气得脸色煞白,等录完所有的口供之后,包拯勃然大怒道:“我大宋乃仁义之邦,无忠孝廉耻便没有家国法度,今日我就将你们四人摘心掏肺、刀剐凌迟,让世人看看忤逆不孝的下场!”说罢,贾氏兄弟四人被带到法场行刑,人们皆是拍手称快。

包拯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二十两银子,为李氏置办了一口新的棺材,将李氏重新安葬,此事告一段落。

后记:

人们常说养儿防老,但是李氏辛苦半生养大四个儿子,最后却落得冻死街头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也许你会说,这只不过是个故事罢了,现实生活中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这篇民间故事改编自一则真实的故事,曾在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一个八十五岁老人冻死在自家门前,四个儿子充耳不闻。最后村民实在看不过去,联名将她四个儿子告到法院,最后老人的四个儿子因遗弃罪皆被判刑。

人生在世,凭的是良心,倘若良心没了,还算是人么?

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纯属文学创作,故事情节人物均为虚构,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请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