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砍出治理文明风成都桂花树被砍原因竟是 [复制链接]

1#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则必追究,这是我们在*建工作中的优良作风。然而近日,人们发现成都市桂花巷内的桂花树,几乎全被拦腰砍掉。有媒体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得到的答复却是不清楚,后调查得知是当地进行道路改造,而施工方没提前报批。为何会出现这种野蛮施工,值得引起我们反思,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治理也要跟上。斧锯是冰冷的,人心是热的,历史街景因为施工方漠视而被破坏,必须以此为鉴,下不为例。

如今正值桂花飘香季,桂树却全都倒在斧锯下。对此施工方肯定难辞其咎,与此同时,城市砍树惹争议,相关单位和部门一问三不知,岂能仅靠一句不清楚就脱责?管理者的言行不一、闹市区内的野蛮施工都为我们表明这并不是小问题,它实际反映出一种现状:冰冷的钢筋水泥正在一步步掠夺我们的精神领地,历史街景无处逃循,普通市民对于施工方的行为也无力抵抗。未来已来,城市建设不仅是经济上的问题,也是一道治理考题。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精细化,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风仍任重而道远。

避免责任缺位,在破除各种基层工作的不合理限制上,要做好减法。有几百年历史的桂花巷接连放倒桂花树,为什么一直没人管?相关单位在对施工方了解、验资质、提要求的环节推起来打太极,拖起来赛蜗牛,躲起了藏猫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类问题需要严厉杜绝。管理者在基层治理中,不仅要把百姓的冷暖装在心中,更要把责任担当举过头顶。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对群众有交代,生活有奔头,爱*有希望。

避免情感缺位,在保护精神遗产和市民便利化上,要做好加法。家国情怀是国人亘古不变的精神特质,城市归属感也包含其中。桂花巷在清代就是颇有名气的丹桂胡同,千米小巷丹桂飘香是成都著名的方寸街景,也是一代人的城市记忆。保护群众的情感寄托在历史上也无独有偶,兼具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秦腔,承载着唱作人代代相传的根;抗疫过程中拔地而起的地标性建筑雷神山火神山,见证着举国抗疫的豪情壮志;纪录片《四个春天》里让我们不沦于觥筹交错的生活,回归家庭,也是弥足珍贵的情感寄托在起作用。

避免常识缺位,在持续提升治理服务质量上,要做好乘法。闹市区内改革施工,作为著名街景,履行审批程序是正常操作,切不能想砍就砍,随意批准。要加强施工单位和管理单位的法律手续学习,尽快转变不懂行的尴尬处境,让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再出现乱砍树的荒唐景象,才有利于基层威信的建立。

避免敬畏缺位,在进一步减少生态损害上,要做好除法。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具有百年历史的桂花古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经济的蛋糕做得越大,越不能忘记分好生态文明这一块。施工方和相关单位在做城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社区的历史性和独特性,因地制宜,建设有特色的城市街区,妥善处理遗留的城市林木。

一言以蔽之,基层权力的运行,必须要有察民冷暖的共情感知能力。让脚跑起来,让心热起来,自发地承担责任,保持敬畏之心,坚持治理向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才能枝叶长青,赢得老百姓的好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