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转眼,二十几岁的我回头一看,月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爬上妈妈的双鬓。
小的时候关心喜欢的动画片开播了没,上学了关心今天作业做完没,再大一点关心毕业实习......
这二十多年,除了每天理所应当的接受妈妈的关心爱护,我好像并没有花心思去了解这位曾经的少女。
要感谢这次的作业,让我有机会坐下来听听妈妈的故事。
沙漏翻转,时间搭乘着妈妈的声音回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短暂的童年
妈妈说出生在那个年代的女人是最苦的。
外婆结婚生子的时候还没有计划生育,那会社会有个普遍现象
——越穷的人家生的孩子越多。
妈妈是外婆的第三个孩子,她后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妈妈十岁才和舅舅一起上学你知道吗?”
妈妈是家里六个孩子里学历最低的那个,十岁才开始上学,但是三年级就辍学了。
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贵啊,读不起。
她一面说着一面手上习惯性比划着:“那时候的几十块和现在的几十块不能比的。”
所以她就16岁就辍学出来打工,至此她短暂的童年就结束了,就像这个小节一样,三言两语就能概括。
她开始学着上山放牛、下田插秧、出门打工......
“深漂”那些年
16岁妈妈辍学打工了一年,之后就来了深圳,和几个好朋友。
她在深圳一个电子厂打了五年工,说起这一段经历脸上总是带笑。
妈妈说她那个时候出去玩就只喜欢拍照,朋友们都是拿着工资大吃一顿,只有她买了一部“老古董”照相机,专门去不要钱的公园,拍了很多很多照片。
妈妈说那个“老古董”照相机也跟着她嫁过来了,我小时候很多照片都是用那个相机拍的,可惜后来因为款式太老,缺了些零件,所以光荣退休了。
我的记忆里也仅仅只有它存在的一个印象,长什么样已经不记得了。
妈妈的旧照片有很多,大部分是在深圳拍的。
照片背后是她最明媚的五年,也是她最辛苦的五年。
她在深圳刚开始工资一个月两百多,到后面几年一个月也有七八百。
在当年也算很多了吧,八九十年代,百元户诶。
妈妈说她那时候很傻,不知道心疼自己,只知道家里很缺钱,赚的钱自己只留一点点当生活费,其他的全寄回家补贴家用。
自己在深圳舍不得吃,到后面两年的时候把自己折腾出胃病了。
给我看照片的时候还指着其中几张说那是在深圳的后几年,生病瘦了好多。
刚开始胃疼还自己忍着,后面疼得受不了了,才从电子厂辞职回家调理身子。
回家那天是外婆来接她的。
阳光明媚的一个下午,在渡头翘首以盼的母亲,终于见到自己许久未见的女儿。
但是看着女儿瘦弱的身体,再多的话也化成无言的泪水,诉诸着她的思念和心疼。
“外婆来接妈妈的,她接到妈妈的时候看到我瘦成这样直接抱着妈妈哭啊。”
我抬头看了妈妈一眼,她的语气很平静,但是她微红的眼眶出卖了她。
我侧过身假装玩手机没看她,其实自己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但是大人嘛,爱面子,既然妈妈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脆弱的一面,我就假装没看到好了。
快进的人生
算了算时间,从深圳回家那年,妈妈22岁。
妈妈说很奇怪,在深圳的时候胃痛得没法动弹,一回到家就没几天就和没事人儿一样。
后来也有回去深圳继续上班,但是一在深圳就胃疼。
就这样家里深圳、深圳家里来回折腾了好几次,妈妈才不得不接受她和深圳“八字不合”的事实。
回到家中的妈妈又开始了辍学那年的生活。
唯一不同的就是,22岁的妈妈开始相亲了。
妈妈说刚开始相看了好几个,没成,因为她都不喜欢。
直到后来相了一个,妈妈说处的很好,男方都带着鸡来家里准备谈婚论嫁了。
“然后呢?怎么会来福建认识了爸爸?”
“后来?后来被骗过来的。”
妈妈没说清楚怎么个“骗”法,只说她开始是不想过来的。
但是不知道外婆和大姨怎么想的,从早到晚、吃饭睡觉都在劝她来福建。
妈妈不肯,大姨后来就直接帮妈妈收拾了衣服,把她赶上车了。
“外婆当时只给了我两百,一百车费,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全身上下只有一百块。”
试想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子,揣着一百块钱辗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
我不敢想。
妈妈应该是惶恐的。
妈妈刚来这的时候是跟着一个老乡的,在这工作了几年才认识了爸爸,后来你追我赶了一段时间就结婚了。
再然后01年,我出生了。
广西到福建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妈妈嫁过来二十几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每次回家或者和外婆打电话的时候,外婆都会说干嘛嫁那么远。
妈妈就说“怪谁啊?”
妈妈是有怨的,怪外婆当初让她来福建,怪两家离得太远,让她想家难回。
幸好爸爸没有让她后悔。
我记忆里的妈妈
话头聊到结婚就截止了,因为妈妈被朋友叫出去玩了。
这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接触到妈妈的曾经。
之前听到的一些都是她和爸爸饭桌上兴起才半开玩笑地提一提的陈年旧事。
小时候的事情记得实在不多,但是能被记下来就说明足够铭心。
幼儿园的时候,中午寄在老师家吃饭,吃完饭和同学在学校附近疯玩的时候,突然鼻血横流。
小时候不懂事,和同学怕得要死,就仰着头跌跌撞撞地跑去找老师说要回家。
(现在想想觉得蛮好笑的老师居然真的放我回家了)
回到家一个人也没有,我也没有钥匙,就躺在妈妈的摩托车上等她。
等到妈妈回来看到我还以为我怎么了,一听只是流鼻血,就哭笑不得地拉着我去拍水。
等到的不是想象中的质问而是温柔的关切,这种时候就会在想——还是妈妈最好了。
小时候爱跟妈妈一起睡觉。
但是等我五岁的时候妈妈怀了弟弟,等肚子大的时候,爸爸怕我睡觉到处踢,就让我和奶奶睡。
我不干,争取了一番最后的结果就是我自己一个人睡。
后来看着妈妈挺着大肚子来参加我的家长会,最终还是妥协了。
从分房睡的那一刻,我才开始慢慢长大。
其实已经记不得在妈妈怀里睡觉的感觉了,但是一定是温暖的。
类似的点滴记忆其实很多,因为有妈妈所以显得更加温暖珍贵。
往事一桩桩一件件,记忆中的妈妈温柔美丽,会给我做好吃的,会在我被爸爸骂哭的时候帮我骂爸爸......
越长大一点就和妈妈越亲近一点,因为更能理解妈妈这些年的付出。
也有可能是越长大和妈妈相处的时间就越少。
现在的妈妈也能看出曾经的模样。
还是和以前一样恣意潇洒,喜欢到处跑,喜欢爬山拍照,喜欢研究新菜谱,喜欢和朋友唱K,喜欢拍抖音,喜欢在网上买奇奇怪怪的东西......
但是这些样子又都和她口中描述的她大有不同。
妈妈口中的自己,明艳又活泼,像所有少女一样。
是时间将这颗明玉打磨得温润圆滑,外表是经年累月才能沉淀下来的气质,玉的内里却是一颗永不枯萎的少女心。
从小到大妈妈都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但是一些生活琐碎也一直牵绊着她。
只希望以后的我能让她过得更舒心,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
行文至此,寥寥两千多字,概括了妈妈的前三四十年。
我的妈妈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干过什么大事,一辈子都在为家长里短尽心竭力。
这篇文章不为歌颂伟大,只为告诉我自己,妈妈也曾年轻过。
妈妈总是说自己老了,岁月也一直在她身上留下蛛丝马迹提醒我她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女。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时间总是不等人,但是只要年轻的心还在,日渐衰老的皮囊就阻止不了想要发光的心。
算是后记
写最后一部分回忆的时候,其实是有些语无伦次的,没有任何技巧,全然是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这不仅仅是一份作业,更是我的一篇关于妈妈的回忆录。
其实提笔写下开头第一句的时候,我就鼻子发酸很想哭,写到中间的时候一度哽咽不想继续。
删删改改了好久,总是词不达意。
文章里的照片我没有选择妈妈和我的合照,因为我觉得,总要有个地方,能珍藏好她的少女时代。这篇文章里,她不是谁的妻子,也不是谁的母亲,她就只是她自己而已。
妈妈的芳华绝不止步于过去,从呱呱坠地到日暮西山,每一分每一秒,她都在谱写名为“自己”的璀璨诗篇。
而我就是这篇诗作最虔诚的信徒。
这篇文章就是我写给她的第一首诗。
文章最后,删删改改一句话:希望妈妈永远健康快乐,永远爱我。我也永远爱她。
文字:傅玲
编辑:傅玲
指导老师:谢小红
出品:十六页
图片来源:傅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