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的桂花树,
咬一口的娃娃头,
似星光的萤火虫,
停在肩头的蚱蜢,
拂过发梢的微风,
都是,
踏入滚滚红尘,方知红尘滚滚的人们,
不愿被惊扰的仲夏梦。
成都人的桃花源,不止在水边。
还有一半,在巷院里。
它是,邻家奶奶做的玉米馍馍,隔壁阿姨织的平针开衫,是电视里的《新白娘子传奇》《流星花园》,是行走在青石板上的挑货郎和叮咣叫卖的麻糖,是三两好友围作一团斗蛐蛐、滚铁环,是芙蓉花开或丹桂飘香时,洋洋洒洒的花瓣……
某种程度,巷院生活,就是地道的成都记忆。
而有江水润泽的巷院生活,或许更是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的,成都版桃花源记。
NO.1|壹
余生很长,何事慌张?
很长一段时间里,超然豁达,优哉游哉,都是成都的生活哲学和独特标签。
随处可见的茶馆、门庭若市的路边摊,岁月静好的书店……阳光温柔的午后,漫步在成都的公园里、街巷中,总能寻见三三两两的人聚在大树下,桌上一壶清茶,两三碟零嘴小食,你来我往地摆着龙门阵,日子就这样缓慢而幸福。
成都人民公园内的老茶馆——鹤鸣茶社
以这样的画面为背景,或许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为何成都在更广义的语境中,总是与安逸、从容、自在、包容、诗意、温润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甚至,已然是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代言。
事实上,在成都的街巷院落里,这种气质,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即便是在经历城市更新之后,也依然保留了这种气质。
广东会馆/图源成都住建
大慈寺片区内青砖石木的府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譬如,旧时的笔帖式街老宅院,木质大门配上青石门槛,院门锁具雕龙画凤,窗棱木雕繁花盛开,川西民居的恬然静谧跃然于世。而如今矗立在笔帖式街老宅院旧址上的,是博舍酒店的入口大堂。它保留了老宅院中西合璧风格的公馆式门头和朴素静谧之风貌,又融入了文化创意元素和新的生活方式。
博舍酒店/图源成都住建
欣庐也是如此。据资料记载,这座两层中式建筑有余平方米,是近代建筑风格的三合院,整个建筑以青灰色为主调,庄重大气,朴素静谧。改造后的欣庐保留了下店上宅的房屋布局和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庭内用于商铺,现经营某国际知名手表,厚重的历史源于时间的沉淀,二者的结合堪称完美。
欣庐/图源成都住建
又譬如,崇德里。据袁庭栋《成都街巷志》记载,崇德里北起中东大街,南接红石柱横街,原是无名小巷。历史上,崇德里除了是李劼人和成都文协的办公地点外,还聚集了许多名流大家,有一份雅致的人文气质。而如今,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与川西民居建筑风格,共同组成了崇德里独特的建筑风貌,更难得的是,这里保留了那份气质,还原了城市记忆。
崇德里/图源成都日报
还譬如,闻名全国的宽窄巷子。从一碗飘香的盖碗茶到一曲清脆悦耳的川剧,再到一间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宽窄巷子蕴藏着不一样的“烟火人间”,承载着许多的城市记忆,同时也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成都在改造更新宽窄巷子时,重点保护其街巷格局与院落空间划分,使整个街区依然按照原有格局分布。
宽窄巷子/图源建筑师的非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