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由新县县委组织部干部裴晨威为您诵读的初心故事——
《八月桂花遍地开》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刘邓大*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是全国著名的将*县。
革命战争年代,人口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有5.5万名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可以说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现存的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处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是一个革命故事,一段红色历史,一曲英雄赞歌。像我身边的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大别山区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
说起这首歌的诞生,就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息息相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鄂豫皖地区先后举行了*麻起义、商南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等革命根据地。年农历8月,正是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鄂豫皖苏区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权——光山县苏维埃*府在柴山保的大朱家(今新县陈店乡)宣告成立。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首次唱响了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当时的歌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府》,由大别山民歌《八段锦》改编而成,歌词是对大别山地区土地革命斗争史的生动写照,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权成立、翻身当主人的喜悦之情。很快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就以它轻快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唱红了大别山,唱遍了全中国。
正是靠着歌里这种对*和革命的无限信任和忠诚,老区人民才创造了坚持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奇迹,迎来了最终的全国解放。
读后感言
在鄂豫皖的革命斗争史中,留下来很多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如《送郎当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棉衣歌》等,《八月桂花遍地开》则最为新县人民群众所喜爱。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为。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正是农民丰收时候,根据地的迎来了第一个苏维埃*权的成立。会上,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将内心的感受写成了歌词,合着大别山的民歌小调,在庆祝会上唱了起来。曲调里,充满成功的喜悦,歌词里,透露着胜利的豪迈。因此,这首歌一经唱出,便立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为各个革命区域派来观摩的代表所喜爱,他们纷纷记录传抄,把它带回自己干革命的地方,去鼓舞群众,团结群众,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看到橱窗内陈列的土地革命时期泛*的手抄歌本,听着那熟悉的旋律,依然能够感受到当时人民群众内心的欢喜,让参观者热情澎湃。
吃水不忘掘井人。作为革命后代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为新中国成立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要牢记习总书记调研新县时的谆谆教导,讲好*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立足岗位做贡献,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不负先辈期待,不负书记嘱托。
中共新县县委组织部主办
策划
*永林
审核
张宗功
责编
刘东明何彝斌
xxd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