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广播电视台、金寨县人民*府联合出品,纪录片中心(海外中心)拍摄制作的6集电视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以安徽金寨县59位开国将*为主体人物,全景式展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献礼建*百年。自1月15日起,“海豚先锋”陆续推出该片视频及导演手记,让我们跟随主创团队的脚步,在这堂有声有色的“思*课”中,探寻先辈足迹,砥砺初心使命!
第二集:红*摇篮
导演手记
这也是自己的“长征”路
鲁慧
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八月桂花遍地开》执行总导演
向上滑动阅览
加入《八月桂花遍地开》团队,我做的第一个准备是跑步。实在是因为知道这个项目是一个比《中国文房四宝》更加考验体力和耐力的一个项目,没有一个好身体恐怕是吃不消的。还记得在金寨县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节目组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机仪式,那天的天气预报是大雨,大家正在纠结是不是要搬进室内举行,最后考虑到效果,还是决定在纪念碑前举行。整个开机仪式的过程肃穆且热烈,尽管风中一直有朵雨做的云,但大雨始终未至,直到仪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歌唱演员郑昌进演唱《又见大别山》,作为压轴节目结束整个活动,夏日的大雨堪堪降下。歌声和着雨声,雨雾交织中,纪念碑巍然挺立,给整个活动增添了慨然气息。自此,《八月桂花遍地开》进入了一个几度风雨但却始终勇往直前的创作过程。
和《中国文房四宝》不同,在这个项目中,我不再负责某一集导演的具体工作,而是以执行总导演的身份,更全面、更系统地跟随吴斯总导演学习,如何把控一个较大纪录片项目的全流程,这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
调研途中
从前期调研开始,我就配合吴斯总导演,制定所有的调研计划、路线,对接相关单位。在先后往四川、陕西的两次调研中,我们几乎是沿着红四方面*和红25*的行*路线图制定计划,一些重要的节点、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几乎全部走到:空山坝、夹金山、漫川关、碾子坪、永宁山等等。彼时,我们谁也不知道,节目最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唯一的感觉是,体量太多,要说的太多……在调研路上,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看着手中像毛线团一样复杂的红*行*路线图,还有必须做表格才能理清楚的大小战斗,内心的焦虑一次次占据心头,这种感觉纪录片中心的许多同事,一说就懂。我清楚地记得,就是在嘉陵江战役发生地,四川苍溪县的塔子山渡口,望着茫茫的江水,吴斯总导演跟我说,咱们得想点巧劲儿,这个片子不能靠情景再现,一是没那么多经费,二是不够创新。吴斯导演的想法,得到了调研团队一致赞同,在调研途中,大家特别注意收集图片、照片、油画等相关资料,以备将来制作手绘时使用。也就是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总导演吴斯确定让声音在这部作品呈现亮点的想法,一步步逐渐清晰。通过前期调研,团队与四川、陕西、福建、江苏等地的相关专家、学者、部门建立了联系,预估了拍摄成本,因此前期调研对于纪录片拍摄来说十分必要。
▲鲁慧采访腾海清将*之子腾江宁
爬格期间
在这部作品中我兼做撰稿之一,开始尝试纪录片文本创作。事实上,之前的每一次创作,作为导演肯定是要自己动手“爬格子”的,因为没有人比你更清楚拍到了什么。但这个项目特殊的是,文本先行是需要的。历史题材不同于现实题材,人物、事件是确定的,不存在随机性,那么剩下的就是结构了。事实上,这些年,我台的纪录片团队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习惯,那就是扎实的文案工作。《淮河六章》完成后,对于主创团队来说,一张淮河流域图可以了然于胸;《中国文房四宝》完成后,主创团队开个关于手工纸的讲座完全没有问题。从《巨变》《淮河六章》到《中国文房四宝》,这个工作习惯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八月桂花遍地开》项目启动之初,总导演吴斯就要求人手一本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记得我和程丹导演(现任农业·科教频道《七彩路》制片人)同时领到任务:分头搜集59位金寨开国将*的人物传记,用表格整理红四方面*和红25、28*的简史。这个过程类比农民整饰土地、演员进入角色。没有这个基础工作,就不会有最后经得起推敲的节目。看书、做笔记,项目组的第一笔经费就是购买相关书籍。*旅作家王树增的《长征》,美籍俄裔作家、汉学家亚历山大·潘佐夫的《毛泽东传》,美国作家布莱恩·克罗泽的《蒋介石传》……《中国工农红*第四方面*战史》《中国工农红*第二十五*战史》《金寨红*史》更是作为“教科书”常备手边。
获取知识之余,读书还有意外的收获,俄裔汉学家潘佐夫先生就是我通过《毛泽东传》的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系到的。这位手中掌握大量共产国际相关资料的汉学家,对中国革命的熟悉程度令人叹服,后来我们在俄罗斯采访到了他。
然而,文案的掌握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撰写成文本,事实上是“提纯”的过程,这才是硬核。第三集《生死转战》的基础稿,是我和导演张魁共同合作完成的。50分钟的节目时长,最多只能是一万字左右的文稿。这一万字要将红四方面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会师、西渡*河、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洪流之中的过程(约从年到年)展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还要表现分配给这一集的21个金寨籍将*的故事,难度是相当大的。为了完成任务,我们的配合是,张魁导演负责整理将*生平,我负责在大结构上推进。如果把整个基础文本比作是一棵大树的话,重大节点和过程犹如茂盛的树冠延伸出的枝桠,21位将*的故事犹如挂在枝头甘美的果实。我们的目标是让人们感受甘美的“果实”,也就是将*故事的丰盈。成稿后,张魁导演辛苦奔波一个多月,拿下了在四川的全部拍摄内容。
▲主创人员采访拍摄董洪国将*夫人吕斌
“长征”路上
时至今日,业内对徽派纪录片的印象是:底蕴深厚、精工细作,这些都得益于纪录片团队这么多年来,文案扎实、拍摄扎实的工作习惯,也正是这样的习惯才能保证出精品、佳品。希望这样的工作习惯可以成为我们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一部凝结着诚意的作品,是团队智慧的结晶。作为一部重大题材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经历了非常严格的审片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解放**事科学院的褚银老师、李涛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为了保留住节目内纪录片风格的纪实内容,我也曾斗胆跟专家“叫板”,感谢他们给予团队的包容和支持。解说吴志斌第一次前往北京录影棚录制声音时,几乎每一句解说词的处理都是在解说指导王同老师的“点评”下进行的。一段三四个定语、外加两三个状语的长句,节奏、断句、抑扬,两位声音”爱好者”一点点细细地斟酌、琢磨。北京深秋的凌晨,我和阿斌从录影棚走回宾馆的路上,阿斌意犹未尽,开嗓就是京剧的念白,丝毫不见疲惫,对他而言这是创作,这是过瘾,这一幕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创作《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过程中,很多次,我都有种感觉,和作品里的将*们一样,今天的人们也有着自己的“长征”路,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心中的信念却始终不倒。希望我们的作品,能够带给奋斗着的人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不忘革命先烈、不忘初心使命,成为走在新“长征”路上的“平民英雄”。
触摸历史的温度
张俊楠
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导演,《八月桂花遍地开》第2集导演
向上滑动阅览
拍摄《八月桂花遍地开》,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国防大学教授刘波参与,种种原因,团队现实走访的环节安排在了7月下旬,正是最炎热的时节,作为摄制组,高温天气下在户外拍摄是本职工作,但教授和嘉宾们顶着炎炎烈日跋山涉水,毫无怨言,着实让我们敬佩。出发前,从拍摄计划到衣帽配置,事无巨细,刘波教授都和我们逐一确认,十分细致认真。
这次拍摄内容与苏家埠战役有关。在当地*史研究学者的带领下,我们先到了陡拔河战斗遗址,穿过比人还高的芦苇,一条蜿蜒的小河映入眼帘,这里少有人来,地上没有一个脚印,只有龟裂的痕迹昭示着汛期的水位,树木静静伫立其上,能清晰听到林间传来阵阵蝉鸣,如此平静的地方,让人很难把它与一场激烈的战斗联系起来。
刘波教授与当地学者交流,甚至拿树枝试探水深,通过种种方法,带我们穿越时光长河,回顾当年“人喊马嘶”的战斗场景。因为是在野外拍摄,没一会儿我们就收到了“好客”蚊子送来的见面礼。不分血型、不分酸碱体质,每个人都被咬出一身疙瘩,顾不上躲避,也来不及想驱蚊策略,大家的心思都集中在拍摄上,只想多拍一些好的、贴合主题的画面,做好片子。
电视是团体的艺术,哪个环节掉链子都做不出好节目。听前辈说“出水才看两脚泥”,纪录片创作周期相对较长,没人盯着你每步做了多少,全靠自觉,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多少,画面不会骗人。
朋友圈里的点评
吴斯
安徽广播电视台首席导演,电视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总导演、制片人
向上滑动阅览
执行总导演鲁慧,一个被两娃耽误的优秀导演,工作中能吃苦、善联络,口才好、文字强。三年《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摄制和审片时间,她获益最大,不仅收获了一部六集电视纪录片,而且收获了一个二宝!中途挺着大肚子,她虽然不能出差,但指导、培训几位新导演、撰写文本、助力外联等工作一点没少干。产假期间,她心系项目,多次电话遥控为新导演传授技艺。
鲁慧还兼任我的“翻译官”和“培训官”,常常,当我跟年轻导演沟通自己的创意,如鸡同鸭讲、得不到回应时,急性子的我往往闭口走开。这时鲁慧就会把我的想法和要求一点一点掰开揉碎娓娓道来,再讲解一遍。甚至充当了一个家长角色,《八月桂花遍地开》项目每次需要交片、交稿,从没有一次能够做到所有主创均按期完成,总是有拖拖拉拉的,鲁慧就配合我,反复催促、提醒,有时也会忍不住抱怨“家里孩子都没这么难搞”。(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中国文房四宝》团队的编导,无论能力大小、水平高低,每一位都是高度负责、追求完美的,从来不会出现延误事情这种低级错误,而是自然形成“你做得好,我比你更好”的良性竞争。)
遗憾的是,与台里同龄的其他几位编导相比,鲁慧电视创作资历较早,但是“进步”的速度却有些缓慢。我看出来,在事业和家庭产生冲突的时候,她每一次纠结再三,还是会非常不舍地选择退守家庭,把奋斗的机会让给同处事业上升期的老公。辛苦了!来自新疆、热爱纪录片的鲁慧导演,你的两娃今后会是你人生最大的财富……
作为总导演,在此做主替第二集导演之一张俊楠,感谢她的两位师姐(程丹导演和鲁慧导演),三位张兄(张魁、张闽、张一哲)以及从导、韩导、丁导、徐欣等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俊楠之前是个电视节目创(制)作小白,几年下来,从零基础到攒出50分钟纪录片节目,绝对算得上是0.个奇迹了。在我的“威逼”下,第一集、第三集导演慷慨解囊,贡献出自己的板块(他们余粮多),助力第二集内容尽可能完善。
俊楠几年前向我主动请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回想起来却让我后怕,这样拔苗助长,有可能好心办了坏事,让小苗飘飘然了,或者从此一蹶不振了。这种操作不可复制。提醒真正热爱纪录片的电视人,如果你是新手,一定要先从小片做起,各种类型的小体量节目都尝试做一做,打下扎实的基础,之后才有可能自信地迈进纪录片的门槛。
节目采访中,一位前辈曾说过一句话:参加红*就是条大路。祝愿俊楠准确找到自己人生的那一条大路……
供稿:纪录片中心(海外中心)
编辑:海豚先锋编辑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