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31211/4306092.html文
图广州海维肖海溶
鲮鱼塘出现较多的死鱼情况,即使杀虫后,死鱼情况并未见好转。
出现死鱼,杀虫后仍不见好转
最近有好几个桂花鲮客户反馈说鲮鱼塘出现较多的死鱼情况,即使杀虫后,死鱼情况并未见好转。发病鱼塘主要症状是病鱼在下风口或投喂区域打转,似“跑马病”症状,并且有较大量的死鱼,其发病程度在品种(麦鲮、泰鲮、土鲮都有)上并没有明显差异,且发病症状相同。
镜检:发现类似“小瓜虫”的东西
笔者查看镜检鱼塘病鱼鱼体发现,鱼体较正常鱼偏瘦,鳃丝颜色浅*偏白,粘液较多,严重感染的鱼,鳃丝不甚完整,有挂泥现象。经镜检发现鳃部有少量或无车轮虫的寄生,没有指环虫、孢子虫等其他寄生虫的寄生,但在鳃上发现有大量的黑色短棒状或肾形状物体,粗略看外形同小瓜虫有点相似,仔细看并无标志性的大核,并且胞体内物质也不会出现转动情况。
镜检病鱼有大量黑色短棒状或肾形状物体
黑色病原寄生在鳃上,引起鳃丝局部充血
在部分病鱼鳃上发现有较多黑色病原体寄生于鳃上,排列紧密,引起病鱼鳃丝严重充血,鳃丝末端充血情况尤为明显。
严重感染病鱼的鳃丝出现烂鳃情况
严重发病鱼塘下风口漂浮大量死藻
感染的病鱼出现漫游,体表有一层白色絮状物
发病鲮鱼仔的病状
部分严重感染的鲮鱼仔,其鳃丝出现明显烂鳃的情况,病鱼严重消瘦,鳃丝泛*发白,大量鱼在鱼塘边或下风口漫游(此种情况在鲮鱼上很少见),此类鱼塘的死鱼情况特别明显,且水质出现老化,下风口有大量死藻。鱼塘病鱼体表有一层白色絮状物,镜检也发现有大量同种病原。但此类情况所占发病鱼塘比例相对较少。
核查!罪魁祸首是嗜酸性卵甲藻
经鉴定,该病原为嗜酸性卵甲藻病(又称打粉病、白鳞病)。鱼初期体表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及体表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至尾柄、头部和鳃。骤看与小瓜虫病的症状相似,仔细观察,可见白点之间有红色血点。显微镜检查白点,嗜酸性卵甲藻是不会动的,与小瓜虫有明显的区别。后期病鱼呆浮水面,或在水中群集成团,身上白点连接成片,就像囊了一层白粉。该病源无宿主特异性,对鱼类的品种并无选择性,在鲮鱼、桂花上都有检出。因此,发现鱼塘有此类疾病发生的情况,千万不要将发病鱼塘的水鱼正常鱼塘的水体进行交换,以免发生传染。
病原“嗜酸性卵甲藻”(放大倍数10*10)
实用处理方案
01
鲮鱼塘处理方案
1、晴天上午连续多次(2-3次)用菌速清(二氧化氯)杀藻改底,在下风口和鱼集中处使用量多些。用量一包2亩,计算水深;
2、晴天连续用生石灰,15-20斤/亩(计算水面),连续用2-3次。
3、肥水培藻操作:(一包5亩)+藻生元(一桶10亩)+磷速补(一包10亩),都计水面,进行肥水。
4、肥水2-3天后使用尖酵(一包7-10亩,计算水面)全塘泼洒补菌爽水。
02
桂花塘处理方案
1、晴天上午连续多次(2-3次)用菌速清(二氧化氯)杀藻改底,用量一包2亩,计算水深;
2、用完菌速清后第二天,在隔壁水质相对较好的鱼塘换30-50公分水进桂花塘;
3、换水后,晴天连续用生石灰(5斤/亩,计算水面),石灰化水后,兑水泼洒,连续使用3-4次,注意避开增氧机、爬水机、岸边等桂花集中活动区域。
4、肥水培藻操作,(一包5亩)+藻生元(一桶10亩)+磷速补(一包10亩),都计水深,进行肥水。
5、肥水2-3天后使用尖酵(一包7-10亩,计算水面)全塘泼洒补菌爽水。
注:想了解更多海联科产品,请在海大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