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九月吃鱼河鲫鱼 [复制链接]

1#
真皮型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180423/6185610.html

九月吃鱼-----河鲫鱼

小时候家里的表兄弟堂兄弟较多,我年龄最小,在那个年代也没什么好玩的,没事就跟在后面去钓鱼摸虾。江南水乡,河多,水好,鱼也多,基本都是野生的。三五人去钓鱼,也是最简易的装备,左邻的细竹子砍两根做鱼竿,右舍的鹅毛拔几根做浮标,最便宜的鱼钩买两个,鸡窝下的红蚯蚓挖一团,米缸里的米抓几把,稍加组合就组成了少年钓鱼大*了。至今我的右耳还留有被鱼钩钩穿的印记,时常摸着耳洞回忆童年钓鱼的时光。

野生*鲫鱼

钓到的鱼有昂刺鱼,白条,泥鳅,但还是以河鲫鱼居多,有大阪鲫鱼,鲤鲫,也有通体**的正宗野土鲫。回来大一点的红烧,小一点就汆汆汤,再小的就便宜了隔壁的猫了。汆河鲫鱼汤是个技术活,不会汆,鱼汤不白。河鲫鱼宰杀处理干净,用猪油,葱姜下锅煎鱼两面,关键是要冲开水下锅,大火烧开,中火慢炖,十分钟即汤色如奶。原理是猪油与鱼皮的胶原蛋白产生乳化作用,加之鱼肉的蛋白质快速分解,一锅营养的河鲫鱼奶汤就汆好了。

鱼汤面,在汆好的鱼汤基础上过渣再下面条,汤白而鲜,面细而弹,江苏东台地区传统名点。源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年),已有近年历史,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东台鱼汤面也是我念念不忘的美食。

江苏东台鱼汤面

河鲫鱼在我国是最普通的淡水鱼了。根据地域不同,叫法也很多,比如:河鲫、鲋鱼、喜头、鲫瓜子、喜头鱼、海附鱼、童子鲫、鲭。中国有句俗语:夏鲤寒鲫。还有几天就立冬了,现在正是可以吃鲫鱼的时候。鲫鱼在古代又叫鲋,喜欢成群。李时珍《本草纲目》引《埤雅》的说法:“鲫鱼旅行,以相即也,故谓之鲫;以相附也,故谓之鲋。”成语“过江之鲫”就是用来形容又多又滥的。而成语“涸辙之鲋”,说的是干枯的车轮印里的鲫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远水不解近渴的典故出自这里。这些都说明了鲫鱼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亲近和日常。

河鲫鱼萝卜丝汤

鲤鱼科(鲫鱼属于鲤鱼科)这几年在国外泛滥,因为老外不喜欢吃骨头吐进吐出的食物,相对淡水鱼,老外更喜欢吃海鱼。不过却有欧洲国家把河鲫鱼设计在钱币上,不知对河鲫鱼是爱是恨?鲫鱼个小,刺多,不太受西方人待见,在中国则不然,只要是能吃的食材,中国人会把野生的吃完,吃到这个物种养殖为止。由于河鲫鱼生存能力较强,基本有水的地方都有河鲫鱼(除部分高原湖泊),加上人工养殖,中国人再怎么吃,到目前还没稀过,也没贵过。

年丹麦发行的50克朗纸币背面的鲫鱼(图片来自网络)

吃河鲫鱼有红烧,塞肉,香酥,香辣,葱烤,葱椒,烧豆腐汤,萝卜丝汤等等烹饪方法,但很少有清蒸河鲫鱼的,因为河鲫鱼的土腥味重。广东人在吃上面研究颇深,把河鲫鱼清水养三天,吐泥吐水,让河鲫鱼脱胎换骨,再宰杀处理,大刀改块,装盘摆好,上笼清蒸,配以少许鲜花椒和青红尖椒,鱼肉清香滑爽,鲜嫩润口,打破一般食客对河鲫鱼的认知。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扁身带白色的鲫鱼最好,肉容易烂,脱骨,而黑脊圆身的就刺多肉硬,鲫鱼的最佳吃法是蒸。

广式椒油蒸河鲫鱼

川式香辣烤鲫鱼

上海葱烤河鲫鱼

绝大多数鲫鱼颜色都是灰黑素淡的,但是自然界也偶尔存在红色、金色等彩色的鲫鱼,经过人们有意识的收集培养,就演变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金鱼。关于金鱼最早的文字记录是在晋代。中国金鱼在16世纪传入日本,17,18世纪传入欧洲。可以说,鲤鱼科鲫鱼也算是金鱼,锦鲤鱼的祖先。

深秋初冬的九月,看看鱼缸里游来游去的金鱼,来碗河鲫鱼萝卜丝汤(冬吃萝卜夏吃姜),就可以吟诗一首:

幽居书事二首其二

[宋]陆游

安命知天更不疑,幽居最爱早寒时。

手中书堕初酣枕,窗下灯残正剧碁。

鲜鲫每从溪女买,香菰时就钓舩炊。

(全文完)

欢迎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