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圆了,哪里的桂花最香 [复制链接]

1#
怎么确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964818.html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桂花盛开的季节。

古人喜欢以每个月的典型植物或气候特征来为月份命名,二月到九月,每个月都属于一种典型的植物:杏、桃、梅、榴、荷、兰、桂、菊。

而我们此刻所在的桂月,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月”不再是月份,而本身就成为了欣赏的对象——八月既是赏桂的最佳时节,也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说到月亮,无论是千里共婵娟,还是江月年年望相似。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都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天下之人共赏。

说到桂花,那就必然跟其他风物一样,各有灵秀所钟的地方。

天上的月亮都一样圆,但有一个地方的桂花可能比别处更美、更香。

月满中秋之际,不妨听我絮叨絮叨桂花和她的传说,还有桂花之乡湖北咸宁的模样——它可能是最适合此时出游的地方了。

桂花只能长在哪里?

根据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的资料,桂花属于木樨科、木樨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一般是农历八月开花,花梗纤细,花冠四裂,有*、白、橙红等颜色。果实为核果,紫黑色,椭圆形,次年4-5月成熟,俗称桂子。

桂花在每年农历八月开花前夕,需要有一段时间低于24度的凉爽湿润天气,在入冬后,又需要有一段时间0-10度的休眠时期,以孕育来年的花芽。所以太冷的北方或者太热的南方,都不太适合桂花的生长。

此外,海拔米以上很少能种植桂花,低湿的谷地或者光照不佳、排水不畅的地形条件,也很不适合桂花。所以很遗憾,北方的朋友们可能很难对桂月有着切身的体会。

我国桂花集中栽培的分布地区主要在秦岭以南至南岭以北的亚热带,范围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北部、广西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共十四个省区。

也就是说,北至湖北,南至广西,西至四川、云南,东至上海的中国腹心地带,都是桂花的生长区。这其中有包括杭州、桂林、苏州等12个城市、地区以桂花作为市花市树。湖北咸宁、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广西桂林、四川成都,都是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产区。

在这几大产区中,咸宁刚好位于中心地带。咸宁是湖北的南大门,紧临长江中游南岸,处于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地形兼而有之。

更重要的是,这里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年平均气温16.8℃,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简直就是为桂花生长量身打造的。

但是,为什么12个城市都把桂花作为市花,唯独咸宁成为了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官方盖章的桂花之乡?

要拔得头筹,只靠天吃饭自然是不够的,也还得有“家学渊源”和“后天努力”。

中国最早种植桂花的历史,就与咸宁紧密相关。

桂花香飘两千年

早在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桂花就陪伴着人们的生活了。在桂林南部新石器时期的洞穴遗址中曾发现桂花的花粉。

到了距今约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桂花正式出现在文字记载中。

《山海经》中提到多处山中都有桂树:招摇之山(据考证可能是广西猫儿山)多桂。皋涂之山,其上多桂木。桂山因山上多桂,故有此名。《吕氏春秋》还赞美了招摇山桂花的美丽: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干宝的《搜神记》里说,中国古代著名的长寿老人——活了七百岁的商代大夫彭祖“常食桂芝”。

屈原在《九歌》系列诗歌中多次提到桂花酒、桂木:

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东君》)桂花酒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东皇太一》)还是桂花酒

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大司命》)我折了桂花枝

《九歌》写于屈原被流放江南的时期,那么,屈原是在哪里看到这么多桂树的呢?

关于屈原的流放路线,《涉江》中多有记录:“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鄂渚在武汉*鹤山上游三百步的长江中,隋代改郢州(武昌)为鄂州,因为临近长江,有江中的陆地,于是世称鄂渚。也就是说,屈原是从武昌登岸后,一步一回头继续南行的。

清代楚辞专家蒋骥考证说,从武昌往后,屈原“过咸宁蒲圻至岳州”,这就明白无误的把历来隶属鄂州、武昌的咸宁种植桂花的历史锁定在至少年前。

说起来,屈原真不愧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IP制造者。龙舟、桂树、香草美人……很多著名的人文意象和文化符号,都因为他而流传千古。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和贡品。《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修上林苑时,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其中有掬桂10株。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

虽然上林苑移种的很多南方树种后来都难以存活,但历史上桂花栽培可以延伸到北纬34度左右的西安。现在全国最古老的一棵桂树就在陕西省汉中市城东南7公里的南郑县圣水寺庙内,相传这棵桂花树是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的大臣萧何亲手栽植的。

随着桂花成为常见的著名花卉,关于桂花的各种想象也开始流传。桂花盛开的时节,正是此时皓月当空的八月中秋,人们仰望明月的时候,依稀看到月中有阴影,闻着身旁清幽的桂花香气,于是联想到月亮上是否也有婆娑的桂树?于是《太平御览》引述《淮南子》说:月中有桂树。又引《虞喜安天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

虽然后来阿姆斯特朗那一小步让这种美好的想象彻底破碎了,那些前人以为是树荫的阴影实际上不过是月球上起伏的山丘。但是,这个想象曾经滋养了多少清词丽句。

到了南北朝时期,据《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为爱妃张丽华置“桂宫”,于庭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顺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月宫。可见当时月宫中有桂树玉兔的传说已相当普及。

说起来,这位陈后主也算是一位被做皇帝耽误了的雅士和艺术家,不仅喜欢角色扮演,还能写出《玉树后庭花》,大展宫体诗之风。

唐朝时,文人墨客种桂吟桂成风,宋之问《灵隐寺》有言:“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做杭州、苏州刺史时,把杭州天竺寺桂子带到苏州城内种植,如今苏州杭州都是桂花的主要产区,不知道是否有白公当年的一份功劳。

白居易这样把写诗当说话一样频繁的人,当然不会不写桂花,《东城桂》有言: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中幸有闲天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人间的桂花应该是月宫中桂树掉落的种子生长起来的,也就是天上的仙种。这无疑是桂花寓意高洁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一。

此时,砍桂树的吴刚也已经广为人知。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到了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中谈到了桂花栽培技术:“栽桂宜高阜,半日半阴处,腊雪高壅于根,则来年不灌自发,忌人粪,宜猪粪。”

元明之时,桂花也常见古籍诗文之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以花色、花期作为桂花品种分类的标准沿用至今:花有白者名银桂,*者名金桂,红者为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日花者。不过这时,李时珍已经看破了“所见月中婆娑者,系山河之影。”

当时栽培桂树已十分普遍。根据咸宁县志记载,咸宁有桂,始于明弘治五年(年)。这是咸宁地区人工栽培桂花的官方记载。但咸宁最早人工栽培桂花可能比这个时间更早。咸宁现存的最古老的桂树,根据林业部门测定,种植于明洪武十八年,即公元年。

清代康熙年间,沈阳人何廷涛在咸宁任知县时,号召全县乡民继续发展种植桂花,还作《桂花堂自赋》进行宣传。而这个治县思路,可不是他的原创。

中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文学家潘安(名潘岳,字安仁)在做晋朝河阳县县令时,根据当地十年九旱的特点,他开始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为了把施*方针深入贯彻下去,正月里官衙门口唱大戏,潘岳让人在台下放风筝,风筝上挂着标语,上写着“广种桃李”。于是当地遍植桃李,春季山花烂漫,秋天硕果累累,美男子潘安又有了“花县令”的美名。后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等比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于治理。

咸宁的这位清代知县,虽然才貌不如潘安,倒也为咸宁的子孙后代们开创了以种植桂花为核心的事业。

好景好吃桂花乡

年,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将咸安区命名为桂花之乡,为我国五大著名的桂花产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桂花香料产地,品质也是全国最佳。

咸安区的桂花,又以桂花镇最盛。这一个小镇就有桂花苗圃亩,桂花苗万株,年产鲜花20万公斤以上,一棵“产花王”每年就可以产3、斤的桂花。咸安还有一株全国最大的丹桂树,树高10米,树干1.2米,覆盖约㎡地面,每逢9月下旬盛开淡红色桂花。桂花镇柏墩村百年以上古桂达株,占全国的91%。

很奇妙的是,桂花的外貌难以与牡丹的国色相比,然而却别有一番风姿:

花朵细小,显得质朴而含蓄;淡*、鹅*的颜色,更是清新淡雅,毫不媚俗;一簇簇花束挤挤挨挨,在枝叶下隐隐约约,自有一种小儿女的娇羞和不谙世事。然而桂花那似淡又似浓的香气,却又与娇小可爱的外形反差极大,让人在呼吸之间被征服。想必这也是李清照认为桂花是花中第一流的原因。

如此幼与魅的奇妙结合,如果以美人比拟,以我粗浅的所知来看,那么桂花不是“美得石破天惊”的李嘉欣,倒像是娇憨的邱淑贞,或是清纯的叶蕴仪。

每年九月中旬至十月下旬,就是去咸宁赏桂花的最好时节。

此时的咸安可能是整个中国最香的地方。漫山遍野的桂树高低错落,冷香清幽随风四散,林间的红男绿女拉着布棚,手执长竿,攀上桂树,或摇曳枝头,或持杆击花,于是娇小玲珑的桂花瓣就飘落在洁白的布棚上。

在咸宁,人们用桂花制作美食如桂花米酒、桂花糕、桂花糖、桂花茶、桂花月饼,还用桂花制作香囊、掺入化妆品中。桂花从一种沁人心脾的观赏花卉,更成为安抚五脏六腑的灵丹、润泽容颜的圣品。

每年中秋,咸安的花农们还会举行隆重的中秋民俗祭奠活动,守月华、祭嫦娥、祈求天降雨露,确保当年桂花能有好的收成。

对游客来说,除了漫步咸安桂花镇,也可以去潜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桂花博物馆,这是国内首家以桂花为主题的博览馆。

逛得累了,就坐在咸安的街头树下,尝一尝当地的桂花豆腐脑、桂花糊汤米酒、桂花麻烘片,还有装着桂花酱的桂花汤圆。保证这一整个假期,都是如同泡在蜜罐当中的香甜。

在咸宁,除了桂花的一切,还有一些景点也不容错过,比如赤壁名胜风景区。

赤壁位于赤壁市西北38千米处,距咸宁市区约一百公里。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赤壁是中国古代著名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又正位于三国旅游线和三峡旅游线交汇处,是湖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这里还叫蒲圻,也就是年前屈原涉江之后登陆南行之处的那个蒲圻。

八百年后的元丰二年(公元年)腊月,苏轼被贬*州团练副使,本该心情抑郁,不过生性旷达的他借此机会四处游玩。元丰五年,苏轼到*州附近的赤壁游玩,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

不过,苏轼却跑错了地方,跑到了蒲圻东北方向公里外的*州赤壁,本名“赤鼻矶”,这里地貌特殊,山峦的山脚突入江中,“石色如丹”,于是被误认为这里就是赤壁之战的地方。

但是,假遗迹不妨碍真豪情。中秋之际,在赤壁前的江船上,苏轼观赤壁的画卷就在眼前: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此外,赤壁市内还有陆水湖风景区,湖中多座岛屿、半岛星罗棋布,因此又有“千岛湖”之称,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继续往西走,在赤壁的邻居洪湖市,还可以看到碧波万顷浪打浪的洪湖水。

无论是文史爱好者,还是红色文化迷,都能找到心头好。

到达咸宁的交通方式,可以直接高铁,也可以坐飞机到武汉天河机场,再在武汉高铁站坐高铁约半小时到咸宁。

最后,再分享几个关于桂花的小知识:

桂花在古代既然被认为是月中仙种,于是经常被称为月桂,应试及第雅称是“蟾宫折桂”,充满荣耀和艰难的意味。无独有偶,在西方,“桂冠”也是无上光荣的象征,桂冠是用月桂树的枝叶编织而成。

但是西方的月桂却并不是中国的桂花,而是樟科月桂属的月桂,主要产地在地中海沿岸,我国东部沿海、云南、四川、湖北也有栽种。西方月桂跟中国桂花不同种属,不过外形也近似,而且同样可以做香料。中国桂花的五个常见品种中,也有一种叫月桂,又称为四季桂,也就是每个月都开花的品种。

桂冠在西方还有另一层哀伤的意味。太阳神阿波罗爱上的仙女达芙妮,为了拒绝他的求爱,宁可变为月桂树。阿波罗望着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只能摘几片树叶编成花冠戴在头上,以慰痴心。

跟西方月桂同属樟科的,还有一种桂,是肉桂,同样与桂花外形近似,多生长在我国南部沿海亚热带地区,肉桂的树皮和枝叶还有明显的樟脑气味,肉桂皮也就是著名的烹饪香料。

另外,你见过桂花树的种子吗?

现在的桂花当然不会再像唐宋时人传说的那样,“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不过,桂花也确实很少用种子播种,因为常常不结果实,而且结果实的品种开出的花质量比较差、生长也慢,所以桂花主要靠无性繁殖,从宋代起民间就发展出了桂花的嫁接和育种技术。咸宁咸安区桂花镇上,就有很多老人创造性的使用了扦插移栽法、女贞嫁接繁殖法、高枝繁殖法等复杂的栽培方法。

月满于东,桂芳其中。

因澄辉之皎洁,见幽茂之玲珑。

炫凝冷于清夜,写浓纤于碧空。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夜,你在哪里赏着桂花?身旁又有何人赏着你?

程书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